部  门
街  镇
  • 索引号
  • 11500102MB18979135/2025-00008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涪陵区大数据发展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23
  • 标题
  • 重庆市涪陵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
  • 发文字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涪陵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
字 号:

根据《重庆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渝环〔2023〕120号)有关要求,现将2024年以来我局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以及赋能生态环境领域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数字资源“一本账”

一是全量归集治理生态环境领域公共数据。依托IRS,完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目录,推进数据归集。截至目前,累计编目空气质量指数、雨量信息、污染源排口信息等数据181类并全量归集;配置数据治理规则554个,治理数据4534万余条,治理合格率动态保持100%。

二是全量接入生态环境监测感知设备。部署推广区视频汇聚系统、物联感知系统,筑牢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场景的感知监测支撑,截至目前,累计接入摄像头、水质仪等生态环境监测感知设备249个,在线率达99%,已实现全区6个水库、镇街水源地等重点场所环境监测全覆盖。

(二)完善生态景观板块建设

一是更新完善体征指标体系。目前体征指标共231个,其中设置预警阈值的占比96.97%;具有五色图评价维度指标689个,占比达96.97%;设置核心KPI 58个,其中具有评价性的占比100%。

二是持续梳理核心业务,汇总上报流程图115张并已完善业务事项,目前均已完成配置工作,正在推进流转,加速上屏。

三是查漏补缺全覆盖风险点类型,目前累计编目142个风险点,比5月新增141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感知设备、体征指标、KPI、智能预案的关联,关联率均达100%。

四是实战实效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贯通市级应用关于生态景观方面应用22个,汇总上报流程图182张并已完善业务事项,目前均已完成配置工作,正在推进全量流转智能预案,其中已贯通智能预案数为182个,有效智能预案数为113个,已全量覆盖生态景观下38条子跑道。截至目前共处置事件6070件,办结5609件,办结率为92.41%,其中通过智能预案流转事件2091件,办结2046件,办结率达97.8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数据归集质量不高、更新不够及时。已编目归集数据仍未满足高质量需求,要素缺失、重复编目等现象一定程度存在,部分数据更新频率不高、实效性低,181类生态环境领域数据中,不定期更新、更新频率为年的有174类,占比超96%,影响数据共享质效。

二是感知设备“实战实效”存在差距。摄像头覆盖面不足,未能全面覆盖各重点管控入河排污口;摄像头在线率、AI算法部署率较低,难以实现对重点场所生态环境情况多层次、立体化、多角度、全天候的实时监测监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高数据归集共享质效。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气象局等有关单位,全面梳理生态环境领域数据资源有关情况,加大数据治理力度、删除低质量无用数据,推动有应用支撑的动态数据依托IRS全量编目,并通过接口、数据高铁等形式动态归集,提升数据更新频率、归集数据质量。面向市区两级有关单位,收集数据需求,在数字化应用建设、综合场景打造中,积极推广我区存量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全力推动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与高效利用。

二是进一步提升感知设备实战效能。联合区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感知设备编目接入工作,并督促有关单位定期开展设备维检,确保各类感知设备全量在线、实时调用。协助区生态环境局等有关单位,以健全感知监测体系为抓手,协同推进涪陵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作,实现对入河排污口的精准监管和精准治污。加快区视频汇聚系统、物联感知系统建设,按照实战需要、急用先行原则,按需为摄像头加装智能AI算法,力争实现各类环保问题自动化监测重点领域全覆盖。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