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在位于涪陵高新区的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恩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焊接的火花映照着工人们专注的面庞。这里生产的车身结构件,即将装配到隔壁的鑫源汽车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多款车型上。而前不久,“汽车顶盖后横梁组焊工装”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到来,让这个忙碌的车间又添了几分技术创新带来的底气。

忙碌的生产车间
“这套工装解决了汽车顶盖与后横梁在焊接时容易倾斜的行业痛点。”伟恩公司副总经理苏正杰手持新获得的专利证书介绍。这项看似细微的技术突破,代表着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生产工艺上的持续深耕。
作为鑫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核心配套企业,伟恩公司自2016年落户涪陵高新区以来,发展步伐稳健。一期建成的12000平方米厂房内,冲压、液压、焊接三条生产线有序运转,每年可为鑫源汽车有限公司提供15万台/套后纵梁、顶盖、天窗骨架等车身结构件。

忙碌的生产车间
苏正杰指着一个刚下线的汽车顶盖说:“以前这个部件焊接时需要反复调整位置,现在通过专利工装的微调机构和平衡支座,安装精度和焊接效率都大幅提升。”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工装通过可调节的夹爪和专门设计的平衡支座,让顶盖与横梁的组焊如“穿针引线”般精准。
截至目前,伟恩公司已拥有1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这些创新成果正持续转化为生产线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现有厂区的隔壁,二期扩建工程的施工正如火如荼。苏正杰指向正在崛起的厂房说:“这个年产30万台汽车的冲焊生产项目二期,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建成投产。”据悉,二期项目将引入更多智能化和数字化设备,届时不仅生产效率显著提升,配套产能也将实现翻番,将达到30万台/套的年产能目标。
随着新厂房一天天拔地而起,这个从2017年投产时年产能15万台/套的企业,正朝着双倍产能的目标稳步迈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伟恩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不仅自身竞争力持续跃升,更成为涪陵高新区汽车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作为鑫源汽车“近在咫尺”的核心配套企业,伟恩公司的产能扩容与技术升级,既填补了涪陵高新区内车身结构件的供应缺口,降低了整车企业的物流与协作成本,更吸引着更多上下游零部件企业向园区集聚。
如今,以伟恩公司为代表的配套企业精耕细作,正不断夯实涪陵高新区汽车制造产业链的“中游根基”,让区域内“整车+零部件”的协同发展格局更具韧性,为涪陵高新区构建自主可控、高效协同的汽车产业链生态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