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教委《关于印发2024年重庆市中小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渝教体卫艺发〔2024〕12号)要求,以美育观念与管理、美育课程与教学、美育实践活动、美育师资队伍、美育条件保障等为重点,稳步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中小学107所(其中普通小学56所,初中26所、普通高中11所,中职学校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特教学校1所)。30所体育特色学校(其中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3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5所、区级艺术特色学校22所)。
(一)美育观念深入人心
一是强化美育观念。要求各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充分发挥学校美育的育人作用。二是加强美育工作组织领导。将学校美育纳入涪陵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了《涪陵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具体措施》,制定了《涪陵区中小学美育工作年度考核细则(试行)》,区教委、各学校成立了美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美育教研员,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相关部门具体抓、学校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态势。三是完善美育评价机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探索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二)美育课程体系完善
一是全面落实艺术教育课程。各学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足、开齐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开课率为100%。二是认真确保教材人手一册。制定了涪陵区教材配备方案,坚持把中小学美育教材纳入学生教材保障范围,做到学生人手一册。同时还鼓励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开发校本教材。三是积极深化美育课程改革。各学校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并将竖笛、葫芦丝、口风琴等小器乐进课堂;将书法、舞蹈、戏曲、泥塑等纳入美育课程体系,鼓励各学校开发校本美育课程教材:增福中学的笋壳画,南沱中心校的篆刻、涪陵城三校的书法、浙涪友谊学校的泥塑、荔枝希望小学的黑白线描等有机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本年度复核市级、区级艺术特色学校共计7所。四是深入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将音乐、美术学业成绩合格率纳入学生毕业资格认定,毕业年级学生具有1-2项艺术特长比例为65%,将书法纳入小学四、六年级质量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涪陵区书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五是稳步推进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现场抽测82所学校,五、八年级学生音乐和美术基础知识问答。准确掌握艺术课程教育情况和学生艺术素养水平,找出艺术教育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改,为涪陵区下一步提升艺术教育质量指明方向。
(三)美育实践活动丰富
一是认真组织区级艺术实践活动。建立了涪陵区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制度,鼓励学校将学生美育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以学校每年一次“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为抓手,以每天一节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为引领,开展班级、年级、校级群体性艺术展示活动;广泛开展课前三分钟“歌声进校园,班班有歌声”活动;持续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艺术团到7所学校进行传统经典戏曲的演出,14000余名中小学校师生与国粹近距离接触;组织“千人进剧场 美育促成长”活动,邀请14所学校的1000名学生前往剧场观看优秀经典剧目。二是市级以上美育实践活动成绩提高。遴选15个优秀节目参加重庆市2024年中小学艺术活动月系列活动,获得等级奖12个,区教委被评为优秀教育行政组织单位;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艺术比赛(展示)活动,本年度学生参与国家级比赛共计82人,获奖36人;参与市级比赛共计1563人,获奖735人。三是与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联合举办“西南美育杯青少年书画大赛”表扬师生221名;举办涪陵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暨课后服务美育成果展(书法专场、舞蹈专场、合唱专场、校园集体舞专场),表扬师生342人。
(四)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
一是充实完善美育师资配备。涪陵区现有专兼职艺术教师896名,本科以上学历810人,区县级以上美育名师67人,受区县级以上表彰的171人。区教委利用现有师资,结合实际,以教师走教和交流形式,妥善分配艺术教师师资,同时与高校合作,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艺术师范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确保符合美育教学实际需要。二是全面提升美育师资素质。开展校级之间和区县之间联合教研教学活动;组织近100名美育教师观摩全国第四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集体展示、重庆市高中音乐优质课大赛、重庆市首届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师现场课、重庆市艺术联盟学校系列活动等;组织近120名音乐教师参加涪陵区2024年中小学地方音乐微课评选活动,评选出等级奖38个;本年度全区有区县级以上美育专项课题10个,区县级以上美育骨干教师发表论文67篇,各类艺术活动教师累计获奖231项。三是开展美育师资培训。为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素质、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区教委制定了美育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工作考核细则,并印发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细则,通过“国培”“市培”“区培”和专项培训以及校本研修,对艺术教师开展全员培训。本年度组织参与和组织开展了艺术教师培训共4次,累计342人参加,人均学时达80课时。常态化组织开展了每年一届的美育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和教师技能比赛。教师合唱团常规训练提升教师合唱教学能力。组织音乐教师欣赏音乐剧、钢琴独奏等,组织美术教师观摩书画展、观赏高雅艺术作品等,多渠道拓展艺术教师专业视野,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发挥名师工作室和学科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培养美育骨干队伍,提高全体教师美育能力。同时建立了涪陵区美育优秀教师库,将优秀美育教师纳入教育系统年轻后备干部培养。
(五)美育条件保障有力
一是建立了学校美育经费保障机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求各学校要统筹安排生均公用经费10%用于保障美育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将场地器材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中职学校“双优”建设等重要内容,配齐配足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和相关器材设备2万余套。并完善学校美育场地维修机制、器材设备补充更新机制,保证场地、器材、设备适应发展需要。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办学特点和美育特色,建设相适应的功能室,配备特色器材,促进美育教育特色发展。
二、存在问题
尽管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学校美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部分美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美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农村学校美育工作开展不够广泛等。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全面落实教育督导职能。通过教委、教科所、学校、艺术教研组四级联动督查机制,强化常规检查。建立中小学音乐、美术等美育测试题库,促进学校美育教育有序开展。
二是继续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优化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项目设置,大力开展戏曲、民乐、国学、山歌、剪纸、篆刻、泥塑等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地方传统文化艺术、非遗文化艺术进校园等活动。
三是进一步畅通美育特长生升学通道。完善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建设机制,每年遴选优秀学生艺术团参加全国和全市重大演出活动。
四是创新思维整合校内外资源。学校因校制宜,着眼“小而精”不求“大而全”,提高艺术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支持学校美育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