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 索引号
  • 11500102699257829P/2020-00065
  • 主题分类
  • 财政
  • 体裁分类
  • 财政预算、决算
  • 发布机构
  • 涪陵区农业农村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27
  • 标题
  •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2019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 发文字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2019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字 号: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职能职责。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要职责因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尚未出来,所以主要职责暂不确定。可参考原区畜牧兽医局部分职能职责:负责研究、制定全区畜牧业生产发展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和组织实施;负责全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指导及畜牧业生产项目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实施全区动物预防注射及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负责全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负责全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管理及畜产品安全监管;负责全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

   (二)机构设置。原区畜牧兽医局共有5个独立编制事业单位,其中局机关为参公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组织人事教育科、财务管理科、企业指导科、生产科、离退休人员管理科、政策法规科等7个机关科室;直属单位4个,包括涪陵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涪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涪陵区兽药饲料管理所、涪陵区畜牧技术推广站;全部直属单位均为公益一类管理事业单位。本局管理的下属单位包括24个基层畜牧兽医站,全部下属单位均为公益一类管理事业单位。

   (三)单位构成。从预算单位构成看,纳入本部门2019年度决算编制的二级预算单位主要包括本级原区畜牧兽医局共有5个独立编制事业单位(其中局机关为参公事业单位,直属单位4个,包括涪陵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涪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涪陵区兽药饲料管理所、涪陵区畜牧技术推广站;全部直属单位均为公益一类管理事业单位),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均为公益一类管理事业单位)1—8月支出等。

   (四)机构改革情况。本部门涉及本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此专门说明如下:一是机构改革情况。按照重庆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本部门涉及机构改革。1、机构改革要求,改革现有区委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区畜牧兽医局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更名为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调整为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不再保留区畜牧兽医局;撤销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整体划转至所在地农业服务中心,具体工作由农业服务中心承担,区级业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2、机构调整情况。目前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中,2019年8月乡镇畜牧兽医站已经完成了人、财、物的划转至当地乡镇政府。二是财政财务调整情况。今年因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再单独填报决算报表,本系统也不再进行汇总填报,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资产负债表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不纳入本级汇总填报。2018年乡镇畜牧兽医站结转的项目经费余额8178.49元归集到本级进行决算支出。2019年8月区财政局调减本系统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8—12月未使用的预算计划指标1507.3万元。2019年本级决算数据实为本系统汇总数,系统用于比对的2018年决算数据实际为2018年本级决算数据,系统用于比对的2019年预算数据也实际为本系统2019年汇总的预算数据,所以导致2019年本单位的决算数据与2018年决算数据和2019年预算数据相比,增减数额和比例相差较大。

二、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1.总体情况。2019年度收入总计7,037.15万元,支出总计7,037.15万元。收支较上年决算数增加3,268.06万元、增长86.71%,主要原因是本年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系统2019年决算不再分本级、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分别填报,然后再汇总的方式编报,而是只采用本级填报决算报表方式,并且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合并后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因此2019年决算数据比2018年有大幅的增长。

2.收入情况。2019年度收入合计6,672.66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2,992.77万元,增长81.33%,主要原因是本年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系统2019年决算不再分本级、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分别填报,然后再汇总的方式编报,而是只采用本级填报决算报表方式,并且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合并后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因此2019年决算数据比2018年有大幅的增长。其中:财政拨款收入6,672.66万元,占100.00%。此外,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0.11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364.38万元。主要原因是本年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系统2019年决算不再分本级、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分别填报,然后再汇总的方式编报,而是只采用本级填报决算报表方式,并且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合并后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因此2019年决算数据比2018年有大幅的增长。

3.支出情况。2019年度支出合计6,850.04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3,643.01万元,增长113.59%,主要原因本年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系统2019年决算不再分本级、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分别填报,然后再汇总的方式编报,而是只采用本级填报决算报表方式,并且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合并后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因此2019年决算数据比2018年有大幅的增长。其中:基本支出6,254.74万元,占91.31%;项目支出595.30万元,占8.69%。

4.结转结余情况。2019年度年末结转和结余187.11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176.45万元,下降48.53%,主要原因是2018年结转下来的生产性项目在本年兑现,所以结转减少。

   (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9年度财政拨款收、支总计7,037.04万元。与2018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加3,499.74万元,增长98.94%。主要原因是本年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系统2019年决算不再分本级、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分别填报,然后再汇总的方式编报,而是只采用本级填报决算报表方式,并且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合并后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因此2019年决算数据比2018年有大幅的增长。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收入情况。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6,672.66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3,224.56万元,增长93.52%。主要原因是本年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系统2019年决算不再分本级、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分别填报,然后再汇总的方式编报,而是只采用本级填报决算报表方式,并且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合并后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因此2019年决算数据比2018年有大幅的增长。较年初预算数增加348.25万元,增长5.51%。主要原因是年中上级追加安排畜牧项目专项经费支出预算300万元。此外,年初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364.38万元。

2.支出情况。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6,849.93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3,676.20万元,增长115.83%。主要原因是本年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系统2019年决算不再分本级、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分别填报,然后再汇总的方式编报,而是只采用本级填报决算报表方式,并且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合并后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因此2019年决算数据比2018年有大幅的增长。较年初预算数增加525.52万元,增长8.31%。主要原因是年中上级追加安排畜牧项目专项经费支出300万元,去年结转的项目今年支出200万元。

3.结转结余情况。2019年度年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187.11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176.45万元,下降48.53%,主要原因是2018年结转下来的生产性项目在本年兑现,所以结转减少。

4.比较情况。本部门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089.50万元,占15.91%,较年初预算数增加228.87万元,增长26.59%,主要原因是退休职工的健康休养费年初未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中财政局按实际情况追加。

   (2)卫生健康支出335.45万元,占4.90%,较年初预算数减少104.59万元,下降23.77%,主要原因是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8—12月支出未纳入本系统决算。

   (3)农林水支出5,124.25万元,占74.81%,较年初预算数增加452.11万元,增长9.68%,主要原因是上级项目支出增加,上级项目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年初编制预算是无法纳入预算,决算按实际情况列支出。年中上级追加安排畜牧项目专项经费支出300万元,去年结转的项目今年支出200万元。

   (4)住房保障支出300.73万元,占4.39%,较年初预算数减少50.87万元,下降14.47%,主要原因是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8—12月支出未纳入本系统决算。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9年度一般公共财政拨款基本支出6,254.63万元。其中:人员经费5,678.79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3,624.11万元,增长176.38%,主要原因是本年机构改革,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系统2019年决算不再分本级、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分别填报,然后再汇总的方式编报,而是只采用本级填报决算报表方式,并且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019年1—8月所有的收入、支出归集到本级合并后统一填报,涉及在职272人,退休167人,遗属47人,涉及金额3649.98万元。因此2019年决算数据比2018年有大幅的增长。人员经费用途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缴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医疗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补助、奖励金、其他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经费575.84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8.20万元,增长1.44%,主要原因是用于对口帮扶的扶贫费用较上年增长较大。公用经费用途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9年度及2018年度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

三、“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2019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共计15.11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减少0.28万元,下降1.82%,主要原因: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只减不增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全年实际支出较预算有所下降。二是严格落实公车使用规定,公车运行维护成本大幅下降。三是强化公务接待支出管理,严格遵守公务接待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对应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一律由接待对象自行支付,公务接待费大幅下降。较上年支出数增加0.85万元,增长5.96%,主要原因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出动车辆的频次和路程、时间增加,导致费用增加。

   (二)“三公”经费分项支出情况

2019年度本部门因公出国(境)费用0.00万元,本单位2019年度未发生因公出国(境)费用支出。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增加0.00万元,与年初预算数一致。较上年支出数增加0.00万元,与上年一致。

公务车购置费0.00万元,本单位2019年度未发生公务车购置费用支出。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增加0.00万元,与年初预算数一致。较上年支出数增加0.00万元,与上年一致。

公务车运行维护费14.12万元,主要用于全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指导及畜牧业生产项目监督管理、全区动物预防注射及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全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管理及畜产品安全监管、全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今年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等工作所需车辆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减少0.08万元,下降0.56%,主要原因是严格落实公车使用规定,公车运行维护成本有所下降。较上年支出数增加1.44万元,增长11.36%,主要原因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出动车辆的频次和路程、时间增加,导致费用增加。

公务接待费0.99万元,主要用于接待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和市内同行部门的学习考察发生的接待支出。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减少0.20万元,下降16.81%,,较上年支出数减少0.60万元,下降37.74%,主要原因是强化公务接待支出管理,严格遵守公务接待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对应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一律由接待对象自行支付,公务接待费大幅下降。

   (三)“三公”经费实物量情况

2019年度本部门因公出国(境)共计0个团组,0人;公务用车购置0辆,公务车保有量为4辆;国内公务接待102批次102人,其中:国内外事接待0批次,0人;国(境)外公务接待0批次,0人。2019年本部门人均接待费96.96元,车均购置费0.00万元,车均维护费3.53万元。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2019年度本部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575.84万元,机关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开支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费。机关运行经费较上年决算数增加8.20万元,增长1.44%,主要原因是用于对口帮扶的扶贫费用较上年增长较大。

此外,本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会议费支出3.79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1.40万元,下降26.97%,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只减不增的要求从严控制现场会议规模、次数,能采用开远程视频形式的会议尽量开视频会议,大幅减少了会议费用支出。本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培训费支出4.48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24.05万元,下降84.30%,主要原因是本单位本年不再承担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项目,大幅减少了培训费支出。

   (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4辆,其中,副部(省)级及以上领导用车0辆、主要领导干部用车0辆、机要通信用车0辆、应急保障用车3辆、执法执勤用车1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离退休干部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单价50万元(含)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含)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三)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说明。2019年度本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86.87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86.87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0.0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0.00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86.87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00%,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86.87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00%。主要用于采购实验室专用的核酸提取仪、实验试剂,办公用的计算机、空调、家具等。

五、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本部门对4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其中,以填报目标自评表形式开展自评4项,涉及资金2160万元,从评价情况来看,一是建立了部门项目管理机制,原涪陵区畜牧兽医局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畜牧类项目的监管;二是实行量化考核,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三是建立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明确了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具体申报要求,对那些不设预期绩效目标的不安排预算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安排有效性;四是建立了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执行中的激励与与约束机制,对年终考核绩效高的、完成的程度和存在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

   (二)绩效自评结果

1.绩效目标自评表

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项目绩效目标自评综述: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项目总体完成情况良好,全面完成了实施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卫生监督及执法办案;养殖环节中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补助;屠宰环节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损失补贴和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全区各个环节的非洲猪瘟防控相关工作。项目全年预算数为212万元,执行数为21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免疫情况。全年全区共免疫猪口蹄疫76.86万头,牛羊口蹄疫14.39万头,羊小反刍兽疫5.25万只,家禽禽流感490.09万只,狂犬病1.98万只;各病种免疫密度均达到了应免疫动物的100%;完成了集中免疫密度100%、日常免疫密度95%以上;二是强化宣传培训。翻印非洲猪瘟宣传画册1200份,技术明白纸8000多份;印制《告广大动物养殖经营屠宰场(户)书》6万份、《致全区广大生猪从业人员公开信》2万份、《非洲猪瘟防控告知书》10万份,《涪陵区无害化处理技术操作要点》5000份,下发各乡镇街道张贴到每个场(户),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强化动物调运监管;开展技术培训30次,培训兽医人员450人次、养殖屠宰场(户)1600人次。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截止12月31日,全区累计监督检查养殖场(户)、屠宰场(点)29.5万个(户)次,排查生猪2321.69万头次。四是抓动物检疫工作。继续推行兽医工作“三项制度”示范区建设,产地检疫时查验动物疫病监(检)测或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全区检疫申报点(含屠宰场)39个,全年产地检疫各类动物258.24万头(只),其中:生猪55.58万头,牛羊0.43万头(只),家禽175.94万只;生猪屠宰检疫26.29万头;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申报检疫率均达到100%,确保了全区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五是“两病防控”。按时上报“牛羊养殖数量统计表”、“两病疫情调查统计表”、“牛羊疑似两病统计表”、“牛羊两病防控知识宣传统计表”。下达牛羊“两病”防控监测范围、采血监测数量。做好宣传与培训发放牛羊“两病”防控宣传画册1500多份,告知书10000多份。同时利用科技三下乡搞好"两病"防控的宣传,发放牛羊“两病”防控技术明白纸2000多份;举办技术培训班22期,其中区级培训2期,培训人员230人次,乡镇培训21期,培训人员1050人次。发现的问题及原因,一些动物防疫检疫人员思想麻痹、精神懈怠、服务不到位、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另因分配的专项资金较少,下乡采血和监测所需费用有一定缺口,建议适当增加专项资金额度。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扎实做好疫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要求,认真开展猪牛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布病结核病净化等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兽医“三项制度”。推行“以监促防、以检计酬”兽医工作考核机制,落实定责、定岗、定员、定评、定酬制度;严格执行“基于监(检)测和风险评估的产地检疫”和“动物饲养场开展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农业部“八项规定”,一要加强产地检疫工作。依据“监(检)测和风险评估”报告,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切实做到动物离开养殖场必检、动物进入屠宰厂必检、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前必检。二要规范屠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农业部屠宰检疫“五不得”有关规定,重点加强对中小型屠宰厂(点)的监管,把好入场验证验物关、宰前检疫关、同步检疫关、检疫出证关、宰后处理关,健全检疫和无害化处理记录,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动物防疫检疫人员业务培训、技能竞赛,提高官方兽医的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检查督导,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人员的检疫行为,树立动物检疫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2.绩效自评报告或案例

绩效自评报告见附件: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关于2019年度中央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三)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如有)

无。

六、专业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

   (四)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反映在本项内。

   (五)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

   (七)结余分配:指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所得税、提取专用基金、转入事业基金等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其中:人员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公用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除“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外的其他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指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等的各项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护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四)工资福利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十五)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十六)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十七)其他资本性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构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七、决算公开联系方式及信息反馈渠道

本单位决算公开信息反馈和联系方式:023-85688585


附件:

1.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关于2019年度中央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2.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2019年度部门决算公开套表(详情见下载链接)




附件1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关于2019年度中央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市农业农村委: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19年中央农业生产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19〕93号)精神,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实施了2019年度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项目(中央资金:中央农业发展资金中的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资金),现将项目实施绩效自评报告如下:

一、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项目绩效目标情况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动物疫病防控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渝财农〔2018〕37号)、《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渝财农〔2018〕142号)要求,按照重庆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等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渝财发〔2019〕33号)、《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19年中央农业生产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19〕93号)、《重庆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9年动物防疫等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渝财农〔2019〕1号)精神,明确了2019年任务清单,一是开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包括组织实施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卫生监督等);二是发放2018年3月1日—2018年9月30日期间养殖环节3224头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补助;三是做好发放2018年屠宰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参照《重庆市动物疫病防控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四是2019年涪陵区非洲猪瘟防控相关工作。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为涪陵区。建设规模为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各成员单位、25个乡镇街道农服中心、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区91个规模养殖场、50个散养单元、15个生猪定点屠宰场。

   (二)项目内容

实施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卫生监督及执法办案;养殖环节中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补助;屠宰环节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损失补贴和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全区各个环节的非洲猪瘟防控相关工作。

1.资金投入及使用管理分析

   (1)资金投入情况分析。涪陵区动物防疫补助经费所需资金212万元全部为中央资金,在该项目实施期间全部到位。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项目总投资212万元,包含2019年中央农业发展资金中的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63万元和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资金49万元。

资金具体用途和投资标准:一是用于加强应急管理,保障防控措施,控制和消除传染源等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共计支出150.7万元,二是用于区乡两级农业部门开展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交通租车费或交通车辆燃油费共计支出15万元。三是用于养殖环节中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补助(2018年3月—9月)支出25.8万元;四是用于屠宰环节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损失补贴和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支出20.5万元。全部共计支出212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一是成立以分管财务副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分别为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层管理办公室、涪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财务科科长、涪陵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人、25个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专门负责各站的绩效考核,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监督分配款项的使用情况,严格工作经费审批程序。二是抓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监测,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三是抓法律宣传工作。结合春秋防集中行动和日常非洲猪瘟防控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指导。

2.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①数量指标。一是免疫情况。全年全区共免疫猪口蹄疫76.86万头,牛羊口蹄疫14.39万头,羊小反刍兽疫5.25万只,家禽禽流感490.09万只,狂犬病1.98万只;各病种免疫密度均达到了应免疫动物的100%;完成了集中免疫密度100%、日常免疫密度95%以上;二是强化宣传培训。翻印非洲猪瘟宣传画册1200份,技术明白纸8000多份;印制《告广大动物养殖经营屠宰场(户)书》6万份、《致全区广大生猪从业人员公开信》2万份、《非洲猪瘟防控告知书》10万份,《涪陵区无害化处理技术操作要点》5000份,下发各乡镇街道张贴到每个场(户),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强化动物调运监管;开展技术培训30次,培训兽医人员450人次、养殖屠宰场(户)1600人次。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截止12月31日,全区累计监督检查养殖场(户)、屠宰场(点)29.5万个(户)次,排查生猪2321.69万头次。四是抓动物检疫工作。继续推行兽医工作“三项制度”示范区建设,产地检疫时查验动物疫病监(检)测或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全区检疫申报点(含屠宰场)39个,全年产地检疫各类动物258.24万头(只),其中:生猪55.58万头,牛羊0.43万头(只),家禽175.94万只;生猪屠宰检疫26.29万头;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申报检疫率均达到100%,确保了全区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五是“两病防控”。按时上报“牛羊养殖数量统计表”、“两病疫情调查统计表”、“牛羊疑似两病统计表”、“牛羊两病防控知识宣传统计表”。下达牛羊“两病”防控监测范围、采血监测数量。做好宣传与培训发放牛羊"两病"防控宣传画册1500多份,告知书10000多份。同时利用科技三下乡搞好"两病"防控的宣传,发放牛羊"两病"防控技术明白纸2000多份;举办技术培训班22期,其中区级培训2期,培训人员230人次,乡镇培训21期,培训人员1050人次。

②质量指标。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全区动物卫生公共安全水平。通过项目实施,保障全区25个乡镇畜禽养殖场和散养单元无区域性、持续性重大动物疫情(含非洲猪瘟)发生;杜绝病死畜禽随意乱丢乱弃,对养殖、屠宰环节病死猪严格按有关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我区动物防疫水平。

③时效指标。项目建设在2019年初启动实施,在年终全部完成,达到了项目建设的时效要求。

④成本指标。无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①经济效益。无

②社会效益。有效规范了养殖、屠宰、经营环节防疫水平,有力保障了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实现巩固基层兽医体系,促进兽医各项工作的落实,从而提高了我区动物防疫水平和净化我区牛羊布病、结核病,保障了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③生态效益。通过该项目实施,提高了动物防疫水平,杜绝病死畜禽随意乱丢乱弃,对养殖屠宰环节污染污物整治,提高污染防治水平,从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可持续影响。一是巩固了基层兽医队伍。二是提高了养殖、屠宰环节动物防疫水平。三是规范了动物防疫及监督水平,为我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是保证了全区畜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实施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都达到了95%以上,达到项目设定的要求。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一些动物防疫检疫人员思想麻痹、精神懈怠、服务不到位、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另因分配的专项资金较少,下乡采血和监测所需费用有一定缺口,建议适当增加专项资金额度。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扎实做好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要求,认真开展猪牛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布病结核病净化等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兽医“三项制度”。推行“以监促防、以检计酬”兽医工作考核机制,落实定责、定岗、定员、定评、定酬制度;严格执行“基于监(检)测和风险评估的产地检疫”和“动物饲养场开展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农业部“八项规定”,一要加强产地检疫工作。依据“监(检)测和风险评估”报告,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切实做到动物离开养殖场必检、动物进入屠宰厂必检、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前必检。二要规范屠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农业部屠宰检疫“五不得”有关规定,重点加强对中小型屠宰厂(点)的监管,把好入场验证验物关、宰前检疫关、同步检疫关、检疫出证关、宰后处理关,健全检疫和无害化处理记录,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动物防疫检疫人员业务培训、技能竞赛,提高官方兽医的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检查督导,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人员的检疫行为,树立动物检疫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一是建立了部门预算应用机制。该项目由原涪陵区畜牧兽医局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涪陵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原区畜牧兽医局财务科、、基层站管理办公室、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等作为项目的协助实施单位。项目经费实行预算制,按季度审计。二是实行量化考核。全面推行兽医工作“三项制度”,切实落实“以监促防、以检计酬”兽医工作考核机制,涪陵区畜牧兽医局也印发了《关于兽医工作“三项制度”示范区建设中强化基层畜牧兽医站职工考核的通知》8个方案和规章制度,确定了考核对象、考核方式、组织实施、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包片兽医、挂牌兽医、官方兽医考核的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通过此项举措,强化职工履职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三是建立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明确了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具体申报要求,对那些不设预期绩效目标的不安排预算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安排有效性。四是建立了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执行中的激励与与约束机制。项目考核小组对年终考核绩效高的、完成的程度和存在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


附件:动物防疫等补助中央资金绩效目标自评表(中央农业发展资金中的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资金)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代)    

2020年1月9日              



附件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