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涪陵区立足新时代特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普法工作放在全区工作大局中谋划,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法律,努力在全民普法的力度、广度、鲜度上下功夫,持续谱写“八五”普法新篇章,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强化责任 日常普法加力度
2022年“宪法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普法宣传。与此同时,无论是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还是“6·26”国际禁毒日、“119”全国消防日,全区各普法责任单位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法润千里 治汇广大”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普法宣传活动73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余万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近2万人次。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升。
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2022年11月,199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2022年度法治理论知识学习考试抽考,网上观看法庭庭审并撰写心得体会,参考率100%,合格率100%。区教委、区信访办、区医保局组织开展本系统学法差异化考试,有力地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轨道,切实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
涪陵区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的召开,有力推动了新时代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我们将统筹开展‘学宪法讲宪法’‘莎姐进校园’‘小公民法律课堂’等青少年普法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区普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点面结合 基层普法拓广度
日前,参加完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会暨聘任仪式后,荔枝街道黎明社区“法律明白人”李学敏说,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将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用好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起到“宣传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今年,涪陵区规范推进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和“社区(乡村)法律之家”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遴选1279名“法律明白人”,每个村(社区)至少有3名,重点打造13个群众法律需求突出、具备软硬件条件、具有一定覆盖辐射能力的“法律之家”,全面履行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公证等职责,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从2019年起通过4年时间分步推进,全区所有村(社区)已全面达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市级建设标准。2022年,涪陵区敦仁街道崩土坎社区、敦仁街道太平街社区被命名为“重庆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现全区已成功创建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9个“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创新形式 多元普法提鲜度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哪些常见类型?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导致合同履行延迟,是否可以适用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律师向涪陵能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50余名高管及员工代表开展普法宣讲时现场提问。这是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以实际行动落实区委、区政府打造“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的一个缩影。通过聚焦企业法律服务实际需求,为相关企业量身定制上门送法、风险提示、法律培训、定期研判等“一对一”“订单式”法律服务方案,帮助企业提升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涪陵区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组织法律工作者、法学专家、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新时代文明实践“讲法律”志愿服务、“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同时,着力提升法治文化阵地使用率和覆盖面,提档升级重庆市禁毒教育基地、涪陵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涪陵廉政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人员近万名,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促进法治文化与行业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有机融合发展,建设法治“微景观”,马鞍宪法广场、蔺市火炬法治公园、清溪滨江生态法治公园正有条不紊地加紧建设中,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观赏性、互动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