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区司法局:当好“五员”擦亮战“疫”司法盾牌
日期:2022-12-08
字 号:

11月初,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涪陵。面对疫情,涪陵区司法局第一时间响应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紧急行动,全方位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主动担当作为,踊跃投身抗疫一线,“疫”无反顾挺在抗疫最前线当好“五员”,擦亮战“疫”司法盾牌。

奋勇向前,当好防控一线“战斗员”

   “您好,请问您是从哪里过来的?请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11月16日7点,区司法局青年干部李佳佳准时出现在志愿服务小区进出大门口,协助物业开展体温测量、人员扫码登记、车辆引导和信息登记等相关工作。这是她连轴工作的第四天。可很多人不知的是,她在10月22号日在医院做了手术,身体还处于恢复期。她第一时间向领导请战,主动申请到一线当志愿者。李佳佳说“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吃紧的关键时刻,需要大量的志愿者,我不能当看客,我人年轻坚持得住”。

   “我报名!”“我可以!”“我申请!”自新一轮疫情爆发以来,区司法行政系统近200名干部职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一键切换”角色,化身疫情防控“战斗员”,下沉基层一线,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卡点执勤、宣传引导、配合核酸采集等志愿工作,全力守护在疫情防控一线。

依法引导,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请与以上密切接触人员有轨迹交叉的,第一时间向所在村(社区)报备!”连日来,区司法局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全面铺开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营造依法防疫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法律顾问全覆盖的良好基础,建立村(社区)级法律顾问微信群,推送防疫信息,实时发布疫情法律小常识,为辖区群众提供“掌上微服务”。同时,在“法治涪陵”微信公众号开设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专栏,推送疫情防控法治资讯和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时刻紧绷“守法弦”。截至目前,通过公众号发布系列图、文、视频20余条;通过法律顾问微信群推送疫情法律知识150余篇(条);解答市民线上法律咨询280余人次。除了线上宣传外,司法系统局干部职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员利用志愿服务“敲门行动”,上门为市民普及《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防疫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广大群众理性对待疫情,加强自身防护,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积极作为,当好法治需求“服务员”

   “感谢你们公证处在疫情管控期间安排专人给我办理涉外公证,谢谢你们给我提供的专业服务!”近日,马某向涪陵公证处主任马兵发来微信表示感谢。原来马某因出国需要办理涉外公证,因疫情防控不能及时出证,马某十分着急。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11月15日下午,公证员王波和工作人员刘峻言在结束繁忙的志愿服务后,立马赶回公证处为马某办理了公证业务并当场出证,解决了马某的燃眉之急。

面对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区司法局及时对外公布了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各律师事务所值班电话,开展线上咨询、申报办理法律业务。针对特殊紧急情况可预约现场办理,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妥善化解,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

   “意外死亡事件已经发生了,大家都要面对,现在疫情防控形势这么严峻,双方应该拿出诚意,尽快协商好”11月16日,黎某为涪陵区清溪镇四合村易某盖房屋琉璃瓦时,不慎摔下意外死亡发生纠纷。得知信息,清溪司法所负责人姚丹丹第一时间联合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一起调解此案。在调处过程中,死者家属情绪十分的激动,现场充满了火药味。姚丹丹一边安排现场人员采取防疫措施,一边对双方开展调解劝导工作,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讲赔偿标准,对比平时同样案例的赔偿办法进行反复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疫情期间,区司法局持续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针对疫情期间纠纷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等,依托现有调解组织力量,在各乡镇(街道)建立疫情调解专班,落实疫情防控矛盾纠纷预警排查、情况通报、会商调解制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保驾护航,当好后勤服务“保障员”

   “感谢局领导,给我送来的防疫物资,这个时候太及时了!”崇义司法所所长刘青接过区司法局专人派送的防护服、防护面罩、N95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资,激动地说!

面对疫情快速蔓延态势,为了保障司法系统一线志愿者的健康安全,区司法局、重庆市律师协会涪陵区分会组织专人采购了防护服、防护面罩、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一线志愿者服务所在地,反复叮嘱大家使用时注意的事项,为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司法干部职工、法律工作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疫情警报一日不解除,司法人一日不退缩。全体司法人将以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热心为民、甘于奉献的情怀,继续不遗余力护航防疫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司法”的使命担当。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