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在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水库大部分防洪标准偏低,且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水库大坝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因其自身安全性所导致的溃坝洪水风险问题,也会给相关地区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水库大坝实施安全监测和科学管理,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涪陵区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勇担治水兴水责任使命,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大局,全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机遇,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做好水库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对症开方、主动作为,统筹推进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相继建成57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并发挥效益,有序推动水库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标准化,为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提供基础支撑,保障工程安全、效益发挥。
涪陵区已注册登记水库158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㈠型水库21座,小㈡型水库130座,这些水库大部分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建设标准总体偏低,运行时间较长,设施老化严重,传统的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对小型水库的安全监测。2022年,涪陵区按照“统筹协调、因库制宜、实用有效、信息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水库坝型、规模、坝高、坝长、下游影响、通信条件等,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启动了第一批57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工作,项目以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为主要建设内容,实现小型水库实时雨水情、工程视频图像、大坝安全监测等信息的采集、计算、存储、显示、传输、分析、预警与共享。项目建成后,水库现地监测数据采用一站多发方式,报送数据至涪陵区监测平台和市级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2023年涪陵区启动了第二批49座小型水库监测设施建设任务,计划年底前完成率达到100%,并做到“建一处、成一处、管好一处、见效一处”。通过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切实落实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促进管理扁平化、决策精准化,有效解决传统的“重建轻管”、“以建代管”等问题,最大发挥水库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