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 索引号
  • 115001020086709147/2025-00162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5-06-06
  • 标题
  • 重庆市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2025年生态环境行政检查计划》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涪陵环发〔2025〕17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2025年生态环境行政检查计划》的通知
字 号:

局机关各科室、执法支队:

现将《重庆市涪陵区2025年生态环境行政检查计划》印发给你们,请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涪陵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6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涪陵区2025年生态环境行政检查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和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重庆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条例》等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监管对象

    (一)机构类对象

1. 排污单位类。包括: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机动车等移动污染源,危险废物等污染源贮存、运输、经营、处置单位等。

2. 第三方服务机构类。包括:环境监(检)测机构,环评编制机构,环保竣工验收服务机构,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服务机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服务机构,环保设施运行维护机构等。

3. 核技术利用单位。包括: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

    (二)非机构类对象

1. 场地场所。包括:国控、市控站点,出入境水质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渣场,入河排污口,自然保护地等环境敏感点。

2. 项目工程。包括:建设项目、污染治理项目等。

二、行政检查类别和内容

    (一)日常检查

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检查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通过随机抽查形式,对水、地下水、大气、噪声、土壤、环境风险等领域重点排污(监管)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排污许可制度落实及证后执行情况、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情况、碳排放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情况、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管理情况、化学品环境管理情况、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及环评单位报告(数据)质量、建设项目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机动车检验机构伪造检验数据、出具虚假检验报告、不按规范开展监测等落实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情况、环境安全隐患情况等。

在对同一监管对象实施“双随机”抽查时,应当一并检查该监管对象涉及的所有检查内容。检查内容涉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责的,应当邀请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检查。

    (二)专项检查

1. 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监督。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紧盯夏季、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预警等重点时段,聚焦水质异常的饮用水水源地、国(市)控及出入境水质断面以及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入河排污口,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道路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源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弄虚作假、偷排偷放、超标超总量排放、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未批先建、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停限产措施等违法行为,有力支撑保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实效。

2.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围绕岁末年初、高温汛期、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等节点,聚焦化工园区(企业)、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涉危险废物企业、页岩气企业、加油加气站、渣场、放辐射安全、涉重涉铊企业等重点,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三)事件核查

以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大气环境污染、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高中考期间噪声扰民等为重点,强化对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数据监测等问题线索的核查处理,依法查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线索来源主要包括:

1. 投诉举报。包括:群众投诉举报、信访,有奖举报等。

2. 转办交办。一是中央和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媒体曝光、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整改,以及中央和市级生态环保督察期间群众信访投诉件办理情况、暗访检查等。二是上级或相关部门转办、交办。三是生态环境部和市级强化监督帮扶、涉气问题推送、涉气信访投诉、“绿盾”行动、“清废行动”等发现问题。

3. 数据监测。包括:国家涉气在线平台推送超标企业,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智慧执法、污染源自动监控及相关部门系统或应用筛查交办线索,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用电排放异常线索,高值区污染预警线索等。

4. 即时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即时开展检查:

(1)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2)发现重大环境风险隐患或者需要核实信息;

(3)应企业申请实施行政检查;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紧急情形。

三、行政检查频次

以“执法+信用”为核心,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无感式检查,严格控制现场检查,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一)环保诚信企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纳入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的企业。原则上采取非现场方式开展检查。

    (二)环保良好企业。原则上每年检查不超过1次。

    (三)重点监管和特殊监管对象、环保警示企业。原则上每半年检查不超过1次。

    (四)环保不良企业。原则上每季度检查不超过1次。

    (五)其他企业。原则上每年检查不超过1次。

根据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数据监测等线索确需实施行政检查,或者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即时检查的,可以不受频次上限限制。同一企业任何检查组的现场检查结果,原则上在30日内互认,不得重复检查。

全面推行承诺免检制度,企业可以向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提出承诺免检申请,经检查合格的,公开承诺合规经营。对于承诺企业不再开展日常检查。承诺免检企业实施环境违法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并取消免检资格。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行政检查工作,除国家和市级安排部署的重大任务外,原则上不在计划外组织涉企专项检查。各专项检查计划报涪陵区政府批准并按规定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二)加强工作联动。加强机关内部间和执法部门间联动,强化监管执法协同,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检查频次,既依法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也切实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助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三)规范标准程序。涉企业行政检查要严格行政检查标准、程序,在现场检查前按规定出示执法证件、检查通知书,告知检查对象权利义务、听取检查对象意见,并将检查结果录入“执法+监督”应用。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制作检查笔录或音像记录,通过数字应用实现检查行为全过程记录、告知检查结果,由检查对象签字确认。要坚决做到“五个严禁”、“八个不得”,坚决防止随意执法、粗暴执法、选择执法、逐利执法、任性执法,坚决遏制任性执法、运动式执法、以各种名义变相执法等问题。

    (四)注重审慎包容。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推行“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渐进式执法模式,强化“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引导整改”全过程执法服务,依法实施轻微免罚、首违免罚、免除加处罚款、同意缓缴罚款等措施,给予企业容错改正空间。

    (五)强化科技赋能。大力推行非现场检查方式,推广使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加强自动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水质指纹科技装备使用,精准发现、锁定问题,精准锁定对象、范围,避免简单粗放治理,减少无差别、拉网式排查,推动行政检查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检查”转变、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转变。

附件:2025年重庆市涪陵区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安排表


附件

重庆市涪陵区2025年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安排表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