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红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强化涪陵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建议》(第268号提案)收悉,经与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涪陵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的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美丽重庆建设要求,围绕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深入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乡镇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迭代提升、规模畜禽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达标、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种植面源污染治理、小微企业专项整治、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九大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截至2024年底,我区农村行政村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84.9%,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农村黑臭水体15个,面积约8.7万平方米,治理面积居全市第6,初步实现动态清零;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8.33%,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率达到91.1%,规模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98%,农膜回收率达95.19%,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达43%,督促完成中小微企业环保整治17家,建成美丽河湖1条,建设幸福河湖3条。虽然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您所反映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率不够高,小微水体变差变黑,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措施
(一)精准施策,突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为进一步摸排黑臭水体底数,全面排查枯水期和丰水期水域面积在200平方米及以上河流、坑塘、沟渠、水库4类水体共计1538个,识别认定农村黑臭水体15个(坑塘10个,沟渠3个,河流2条),共计86710平方米。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清淤疏浚、截污控源、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方法,实施新建污水主管4.2km,接户管4.4km,还田利用管网520m,新建化粪池3座,隔油池2座,底泥清淤25000m3,垃圾清运200m³,生态渗滤沟365m²,人工浮岛修复900m²等工程措施,上述黑臭水体整治后全面消除。自2024年9月底以来,经过多次监测,水质均实现稳定达标。同时,结合重庆市第6号河长令,连续开展2次农村黑臭水体集中再排查、再整治行动,对新发现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整治范畴。
(二)规范提升,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规范农村垃圾收运模式。通过优化收集点和运输频率等措施,实施“户投放、镇收集、区集中转运处置”三级收运模式,不断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时间、线路,强化监督评价,以检促治,降低收运处置运行成本,提高收运处置效率,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日处置。持续开展垃圾收运设施更新行动,2024年来共更新农村垃圾分类桶1.8万个,压缩式垃圾车34辆,设置两网融合点位498个,有害垃圾暂存点400余个,建成先锋村234个,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成效得到大幅提升。
(三)探索创新,提质增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225座,其中资源化利用设施100余座,配套还田管网130公里、灌溉出水桩2000套,灌溉面积可达1万亩,污水治理、化肥减量、生产增效得到有机融合。创新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成功入选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和生态环境部推广案例。2024年新建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0座配套管网15公里,改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3座。2025年新启动改造3座,目前正在推进中。启动了建制镇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工作,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届时镇街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更加有保障。
(四)疏堵结合,攻坚克难榨菜废水治理
基于当前榨菜产业发展现状,我局牵头制定了榨菜废水治理改革方案,拟通过推动集中建设规范榨菜腌制池实现集中收运处置,探索榨菜废水资源化利用生产动物酵素、饲料添加剂创新拓宽废水处置模式,充分依托“榨菜产业大脑”数字化平台,压实收榨菜收废水制度,探索榨菜废水收集转运处置电子联单制度,力争实现榨菜加工、废水排放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照榨菜废水治理改革方案既定步骤有序推进。
(五)长治久清,强化整治水体巡护监管
针对已经治理完成的黑臭水体,以长治久清为目标,深入落实全市第6号总河长令有关要求,严格落实镇街每月巡查1次,区级专班办公室每季度联合巡查1次并进行水质监测,发现已整治水体维护不到位存在反黑反臭风险时,及时督促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到位。同时,持续开展全面动态排查整治,落实“查(水体排查)—测(监测观测)—溯(污染溯源)—治(综合整治)”四字诀,实现即查即治、动态清零。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源头预防,实现“长制久清”。
(六)全民参与,维护成效缔造美好家园
针对民众参与意识不强问题,积极探索新方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把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中,探索建立对农民群众的奖励和惩戒机制,动员群众参与农村黑臭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督,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联动工作机制,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450人次,满意度均为100%。各镇村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召开培训会,每季度最少开展 10次以上宣传活动。2025年,全区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共计 500余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扫除共计 900余次,村社级领导小组累计召开会议400余次,及时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相关问题。
(七)多措并举,强化治理资金保障
2024年以来,通过项目申请、财政拨付、镇街投入、村民自筹等方式,共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约 1900.2万元,区级财政投入镇街污水处理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400万元,整合三峡后续和市级专项资金用于黑臭水体治理1300万元。2025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分别围绕镇街场镇污水二三级管网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农村生活污水迭代升级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包装项目争取资金,不断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源头上防止新增农村黑臭水体。二是强化农村各类污染源日常监管,防止污水乱排乱放导致水体黑臭。三是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全面落实长效管控机制防止反黑反臭。
此答复函已经邱国光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