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楗强、冷利、王明兴、余世洲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建议》(第261号提案)收悉,经与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涪陵高新区(综保区)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近年来,涪陵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推动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长江涪陵段连续9年、乌江涪陵段连续7年水质保持Ⅱ类,国考、市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19个水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乌江涪陵段、黎香溪入选全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建设黎香溪、上桥河、慧谷湖幸福河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理率、达标率分别为72%、98.76%、100%。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二、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是有序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2024年编制完成《重庆市涪陵区城市地下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实施方案》,新改扩建城市雨污水管网14公里,建设乡镇二三级污水管网10公里,有效补齐城镇污水系统短板,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效能。二是全力争取建设资金。2024年,争取排水领域相关补助资金约2.99亿元,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补助资金1.52亿元、老旧小区改造资金0.9亿元、增发国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资金0.56亿元。2025年,向上申报排水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5个、老旧小区项目4个,资金需求超4亿元。三是委托专业机构对市政排水管网进行普查。目前,已完成市政排水管网排查长度706公里,市政排水管网排查进度为100%,并建立排水管网隐患清单库。四是整治部分排水管网存量三四级结构性缺陷。实施江南城区内涝治理一期工程(涉及城西片区)、涪陵高新区踏水桥附近污水管网修复工程等项目,整体存量三四级结构性缺陷点位整治进度约72%。五是开展汛前城区市政排水管网专项清淤工作。年均完成10余条市政道路配套排水管网清淤,年均清淤量1000余方,有效保障城区排水管网畅通。
(二)着力推进园区水污染防治。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补齐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完工白涛组团氯碱片区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涪陵高新区大耍坝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加快建设中。今年策划包装了白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5个园区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拟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部通过提级论证。白涛工业园区(白涛组团)“污水零直排区”已通过市级专班验收。二是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争取落实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1132万元,实施涪陵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程,拟在园区企业入河排污口安装视频监控13套、在线流量计5套,在上桥河、后溪河等2条流经园区主要河流入江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水质数据。建设一套入河排污口监管系统,进一步实现园区水环境智慧化监管。该项目将于6月底前挂网招标。三是强化工业园区面源管控。初期雨水收集方面,根据规划环评等要求,园区企业已建设初期雨水收集池等配套设施,实现企业初期雨水收集。并按照排污许可规定,开展初期雨水排放水质监测;固废风险管控方面,持续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三化”水平,构建“分类-贮存-转运”全链条规范化管理体系,将固废管理纳入企业环保信用评级,对违规行为实施警示并联动处罚,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监管;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方面,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控化工园区等领域新增污染,加强地下水安全源头预防和风险防控,完成2个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建立了地下水和土壤监测环境管理体系;后溪河总磷超标问题,对园区企业雨水排口、主要支流交汇处、后溪河干流等18个点位,建立动态水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园区地表水总磷水质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督促园区和企业全面开展环境问题排查,并及时整改发现问题;环境风险防控方面,白涛工业园区被生态环境部纳入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第二批)试点园区名单,全市唯一。进一步强化三级防控体系,确保极端事故条件状态下事故污水不出园区,提升重大风险防范能力。
(三)着力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强化用水管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开展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和计量设施专项整治行动,规模以上取水在线计量率达到100%,2024年用水总量2.97亿立方米,未超红线指标。二是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工作。白涛、江东等片区已探索实施生活污水再生利用于市政用水工作,全年生态补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已达480万立方米。加快推进白涛工业园区潘家坝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前期工作。三是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节水创建,2024年成功创建市级节水型城市,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节水创建,已累计创建节水型小区89个、节水型企业115家和节水型公共机构206家。举办2024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开展亲子共筑“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涪陵水文化科普实践活动、“我眼中的水美涪陵”涪陵区全民晒照等活动。活动累计获得了约20万人关注,近5万人参与,收集水美涪陵照片1583张。四是推进水权交易。成功实现“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推动实施水权交易5例,总交易水量达535万立方米,交易金额达55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深入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大力实施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深入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小流域治理。深化工业污染治理,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二是不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巩固全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成果。开展长江岸线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治岸线破坏问题。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三是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四是高质高效抓好督察问题整改。不折不扣抓好问题整改销号,项目化、清单化、闭环式推进涪陵区整改细化方案落地落实。完善“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闭环处置机制,全面起底、系统推进区域性、行业性、流域性问题整治,从严加强督察整改、验收、销号。五是提质重塑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合作,落实公益诉讼、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推进上下游、左右岸联动督查、联合执法。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体系建设,用好用实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数字化应用平台,提升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和数字化监控能力。
此答复函已经邱国光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