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涪陵文化旅游业 “13158” 发展总体思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回答:“13158” 文化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即按照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创新发展示范地 1 个定位,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富集地、全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 旅游连接地 3 个支撑,打造北纬 30° 花园城市 1 个形象品牌,实现 “综合贡献、产业结构、市场占比、品牌影响、服务质量”5 个显著提升,重点抓好 “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塑造高能级旅游景观、精品路线升级打造、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文旅业态质效提升、文旅市场主体培育、宣传营销展示魅力、配套服务全面提升”8 项任务。
问题 2:到 2029 年,涪陵文化旅游产业在 GDP 占比和游客接待量、花费等方面有怎样的目标?
回答:到 2029 年,文化产业在 GDP 中占比 4% 左右,旅游产业在 GDP 中占比 5% 左右。年接待游客突破 8000 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超 900 亿元,过夜游客占比超 40%,人均旅游花费达到 1100 元。新增世界文化遗产 1 家,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1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1 个,新增规上文化和旅游企业 15 家,初步建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创新发展示范地。
问题 3:在推动文化资源载体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回答:一是切实做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创新文物资源活化利用路径,加大点易园修缮保护力度,深入研究理学文化在涪陵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探索创新举办理学文化节等方式 “讲好长江故事”、彰显涪陵文化记忆;二是建设重庆巴文化研究中心,开设巴文化专题展览;三是搬迁涪陵文化馆,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涪陵新风景、文旅会客厅。
问题 4:涪陵在 “文旅 +” 多业态融合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回答:一是 “文旅 + 农业”,发挥美心红酒小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景区引流优势,实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民宿经济、生态康养等多业态发展,健全完善乡村全域旅游产业链,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二是 “文旅 + 工业”,依托涪陵工业布局,打造太极医药城、凯高动漫城 “观光工厂”、重庆三线建设博物馆;三是 “文旅 + 商业”,加强长涪汇、都市起点、宝龙广场等商圈和文旅企业、景区景点的联动,增强商圈产业和文旅产品的绑定,挖掘形成一批依托商圈打造有文化性、有创意性、有趣味性的文旅产品,扩充 “涪陵甄品”“渝味 360 碗” 等特色品牌内容,推进来涪游客进商圈、提消费;四是 “文旅 + 体育”,以赛事为媒,景点搭桥,持续培育 “白鹤梁半程马拉松”“涪陵龙舟(龙狮)赛”“企 BA” 联赛等精品体旅融合品牌项目,提质升级轻奢露营基地等群众喜爱的户外运动基地,让 “国际象棋之乡” 等体育品牌发挥更强的文旅功能。
问题 5:为保障涪陵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回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全区 “一盘棋” 理念,将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涪陵发展总体目标,成立专班、健全机制、明确任务,形成大文旅发展格局;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产业,争取国家、市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扩大人才队伍,加强创意策划、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人才培养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培训联动机制,加强导游人才供给和业务培训;四是强化督导推进,发挥两办督导作用,对重点任务定期督导,加强文化旅游工作考核,每年召开一次文化旅游产业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