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涪陵文旅又获殊荣
日期:2024-07-03

近日,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的“2024 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推介大会”在北京举行,涪陵区荣获“2024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荣誉称号。

大会是一个旨在展示和交流旅游业创新实践的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旅游业代表,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创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以行业权威的视角、公正的态度,进行示范性案例发布。涪陵是闻名世界的榨菜之乡、是人文璀璨的“千年巴国、是禀赋优越的成渝后花园”、是长江与乌江交融的百里江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成就了“两江福地、神奇涪陵、产业强区、创新高地”的城市美誉。打造了一批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林下花园、816工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美心红酒小镇、乌江画廊、点易园等众多具备全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经过评选,涪陵区成功荣获“2024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称号

涪陵人文底蕴深厚,有享誉世界的榨菜文化源远流长的枳巴文化独具特色的题刻文化影响深远的易理文化精神永存的红色文化可歌可泣的三线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

涪陵榨菜文化在清朝末期已形成,勤劳质朴的涪陵人把“青疙瘩”变成“金疙瘩”,将一碟小菜做成国民下饭菜,催生了全国首家酱腌菜上市公司,2020年,全球销售量达到150亿包,无愧于“世界榨菜之乡”的称号。

涪陵旅游禀赋优越,有“世界第一动感大峡谷”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它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绝壁、奇石、险峰、悬崖层出不穷,雄阔壮美,气势磅礴,是一座见证2.5亿年前“海枯石烂、沧海变幻”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作为涪陵旅游名片之一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记录了自唐代以来1200年间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资料,现存题刻165段、石鱼18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为“世界首座无需潜水即可抵达的水下博物馆。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隔江相望的点易园则是程朱理学发祥地之一,点易洞也因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在此点注《易经》而得名。

“洞里三峡 地下长城”816工程隐匿在乌江之畔的金子山内,滚滚乌江水,淘尽世间事,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终于重见天日,在赛博朋克风建筑的背后是一段沉重的家国情怀,钢筋水泥浇筑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816工程是世界上第一大人工军事洞体、是大国脊梁的神圣化身,是永不磨灭的生命符号。

重庆市最美的森林氧吧——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茂密,峰峦叠嶂,山风中藏着花香,夜幕下布满年平均温度9.9℃,即便是在酷暑8月,平均气温也仅15.7℃,是当之无愧的避暑胜地。以及四季鲜花常开的高山花乡——大木花谷·林下花园,园内各类珍稀耐阴花卉超过千种,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高山花卉主题公园,拥有杜鹃花、绣球花、海棠、百合等从世界各地引入的近千种珍奇花卉,四季景观各有特色。深厚的人文积淀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为涪陵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涪陵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旅游兴区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涪陵旅游业升级版“1+5”系列方案》《涪陵区支持旅游业提档升级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指导性文件,致力推动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品质提升、816工程景区提档升级等建设,累计新建文旅项目18个,两江四岸灯饰工程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等项目建成投用、点易园景区实现亮灯开园,“长涪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2023年接待游客超3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亿元,分别增长38%29%。

未来,涪陵区将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积极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和全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有效探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工作思路突出打好“榨菜之乡、百里江城、千年巴国和成渝后花园”张牌,重塑长江眼、家乡味、理学源、三线魂、巴人根、乌江韵、武陵奇、庄园梦涪陵新景,构建涪陵旅游产品的四梁八柱。坚持以“加快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构建+旅游十大产业链,完善五大服务体系,争创十大旅游品牌,努力推动涪陵打造成为重庆市文旅新热点”为抓手,着力构建涪陵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涪陵区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提升文旅整体形象,打响“两江福地·神奇涪陵”文旅品牌,推动涪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