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涪陵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旅融合发展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文旅产品供给、服务优化和安全保障工作,全区文旅市场呈现“人气旺、业态新、秩序稳”的良好态势,文旅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文旅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繁荣文旅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平稳高效
五一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40.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6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15.03%。市外游客占比达27%,较去年同期提升8.3个百分点,客源地覆盖四川、广东、上海等省市。自驾出行占比40%,80、90后游客占比过半,过夜游客量达36.6万人次,同比增长6%。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5.32万人次,同比增长40.7%,美心红酒小镇、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景区持续火爆,816工程、武陵山大裂谷等多次达最大承载量,新晋3A级景区陈万宝庄园单日游客量突破千人次。
二、强化宣传矩阵,文旅品牌声量持续攀升
区文旅委紧扣“立体传播、精准引流”策略,构建央媒、市媒、行业媒体联动宣传矩阵,各级媒体累计发布涪陵文旅有关咨讯300余条,全网阅读量突破两百万次。央视《远方的家》专题推介涪陵文旅资源,《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聚焦美心红酒小镇全龄友好场景、武陵山大裂谷文旅融合亮点;上游新闻《解锁北纬30°花园城市》系列报道塑造“浪漫涪陵”城市IP,农民日报、中新网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城区+乡村+生态”全域传播格局。
三、创新产品供给,文旅业态融合成效显著
各景区围绕“文化+旅游+体验”推出特色产品:武陵山大裂谷打造沉浸式仙侠主题游,单日接待量达承载上限;816工程首创“地下核工程葡萄酒餐厅”,实现红色历史与时尚餐饮跨界融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联动长涪汇推出CityWalk,水上巴士免费接驳持涪陵景区门票或浙江身份证的游客,助力客源增长。惠民活动成效显著,发放特色伴手礼2500份,定向优惠浙江籍游客超30万元,预售套票超5000套,“游涪陵送榨菜”活动惠及游客2万余人次,榨菜咖啡、热油豆花饭等特色产品广受好评。
四、深化惠民服务,公共文化效能充分释放
区文化旅游委统筹文化场馆资源,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共享”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单日最高接待总量达4000人次。涪陵美术馆推出“工地日记——城市森林的温柔诗篇”特展,以艺术视角展现城市建设者风貌;区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展板陈列、互动讲解等形式服务游客;区文化馆开放公益艺术空间,提供舞蹈、乐器等免费培训场地,文旅惠民成效进一步凸显。
五、筑牢安全防线,市场秩序平稳有序
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严培到区文化旅游委和白涛街道、蔺市街道、武陵山镇、大木镇等重点景区所在场镇指导检查五一假期文旅值班工作,他强调,要加强保障工作,认真复盘,转换思路,打通堵点,提升游客体验。期间围绕安全管理提六点要求,涵盖重视思想、前移管理、细致排查、落实制度、明确责任、总结提高,旨在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区文化旅游委和白涛街道等重点景区所在镇街多方联动,疏导景区现场秩序、排查安全隐患。区文化旅游委带班领导带队检查,执法人员加强巡查,共出动人员47人次,发现并整改安全生产隐患问题2个,在重点景区设置疏导公告引导分流,全力确保假日市场安全平稳。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工程等景区连续多日达最大承载量,积极采取限流、分流、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维护良好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