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为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涪陵区博物馆紧扣“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主题,携手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创新推出《“鱼”见涪陵——馆藏精品拓片展》进校园活动,将珍贵的白鹤梁文化引入高校殿堂,开启了一场馆校共建、活态传承的文化之旅。
展览破壁:从水文科学到人文盛宴。本次展览在长江师范学院汉崇美术馆揭幕,精心遴选50幅跨越宋、明、清等朝代的白鹤梁题刻珍品拓片。展品书体丰富,篆、隶、草、行、楷兼备,既呈现了北宋黄庭坚挥洒自如的大家风范,也展现了清代涪州圣手酣畅快意的笔墨神韵。展览不仅揭示了白鹤梁题刻作为“水下碑林”的深厚艺术与人文价值,更深入解读了“石鱼出水兆丰年”这一古老民俗的缘起与流变,让青年学子得以近距离感受古代水文智慧与石刻艺术的双重魅力。
教育升维:从单一展览到三位一体。活动突破单一展览形式,构建了“看、听、做”三位一体的沉浸式文博教育新体验。在配套的“‘鱼’见涪陵”交流讲座中,专家以“鱼”为钥,深度剖析了盛行于唐宋、绵延至近代的白鹤梁鱼信仰与鱼崇拜文化内涵。随后的拓印互动实践环节,学生们在专业指导下亲手操作,从铺纸、捶打、蘸墨到最终揭取,亲身体验了传统拓片技艺的精妙,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青年赋能:从志愿参与到文化创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青年学子深度参与了活动的全流程。他们不仅是观众,更是策划与执行的生力军。从前期展览海报的创意设计,到现场布展的巧妙构思与场地布置,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投入和专业素养,为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也展现了青年一代从文化接受者向参与者和创生者转变的积极姿态。
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是涪陵区博物馆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的生动实践。通过馆校深度合作搭建的育人平台,以白鹤梁石鱼为纽带,有效激发了青年群体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情。展览将持续至7月中旬,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仍在校园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