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 索引号
  • 11500102MB17703494/2022-00013
  • 主题分类
  • 物流(邮政)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涪陵区物流办
  • 成文日期
  • 2022-03-14
  • 标题
  • 重庆市涪陵区物流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全区口岸和物流工作要点》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涪物流办发〔2022〕1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涪陵区物流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全区口岸和物流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 号:

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中渝驻涪有关单位,有关企业:

现将《2022年全区口岸和物流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涪陵区物流办公室   

2022年3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全区口岸和物流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区口岸和物流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向纵深发展,立足涪陵“彰显‘三个重要’的百万人口战略支点城市”定位,紧扣我区“三高地三示范区”和“十个新提升”的总体部署,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狠抓重大项目,推动规划蓝图落地见效

1. 推动规划项目落地。深入贯彻落实《涪陵区物流业“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对接、深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重庆市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全国、全市重大战略规划,做好国家物流枢纽、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重大项目储备和申报,推动建成投用韵达西南快递物流基地一期、涪陵综保区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白涛新材料科技城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渝东公路商贸物流园前期工作,全力打造“一核三区”物流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一枢纽四园区多中心”物流节点网络。

2. 落实物流扶持政策。加大既有政策整合和宣传力度,深入对接《重庆市支持口岸物流发展若干政策》,争取市级部门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水水中转、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等方面给予更多资金政策支持,引导企业积极申报重庆市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水运枢纽等奖励政策。严格按标准和程序落实涪陵区物流发展系列扶持政策,做好政策实施绩效评估和动态优化,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二、紧抓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物流集聚平台

3. 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按照重庆市物流规划确定的全市物流枢纽布局方案,以龙头港为核心承载区,加快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国际物流、物流信息化等短板,完善片区物流服务功能,联合万州和长寿共同申报建设重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取年内获批。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利用涪陵综保区及周边港口、场站等资源,打造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分拨运营基地,重点分拨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药品及医药材等商品。

4. 构建三级物流网络。扎实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积极整合快递、邮政、供销、物流等资源,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物流综合服务站点,推广货运班线、客运班车代运邮件等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建设覆盖区、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大力发展适用于农村物流的厢式、冷藏等专业化车型,共同推动多层级、广覆盖的特色农业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服务保障特色农副产品规模化“走出去”和“引进来”。

三、立足通道拓展,增强物流集聚辐射能力

5. 推动通道建设提质增量。融入全市开放大格局和国际物流大网络,持续推动“6+6+1”物流大通道建设。做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辅枢纽,加密涪陵至钦州铁海联运班列,区内企业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发送集装箱量增长15%以上;持续推进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加强与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做好与全市《中欧班列(渝新欧)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沟通对接,依托龙头港探索建立服务渝东南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高效衔接。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协同共建实施方案》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深化与泸州、宜宾等地物流合作,重点开行好水水中转班轮。

6. 增强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完善区内运输通道,以联通龙头港、综合保税区、高新区为重点,协助推进龙头港长江大桥建设,协助加快龙头港进港铁路、白涛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进度。丰富区域链接通道,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与水运网络建设,协助推进两江新区至涪陵区快速通道、沿江货运铁路、广涪柳铁路、涪陵至朝天门段航道整治等重大项目,提升全区物流集聚能力。

四、聚焦口岸平台,提升对外开放发展能级

7. 打造开放口岸高地。以建设开放合作高地为引领,高质量打造龙头港水运开放口岸和国家物流枢纽。协助推进龙头港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开工建设龙头港12、13号泊位。协调海关完成龙头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竣工验收,稳步推动黄旗港口岸功能逐步向龙头港转移。加强对接协调,争取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龙头港区项目纳入2022年国家口岸开放年度审理计划。拓展口岸功能,推动设立进境粮食中转码头,争取龙头港增设入境粮食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

8.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落实《重庆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巩固拓展通关模式改革成效。持续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引导企业积极使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模式。协助海关探索试点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优化“离港确认”模式,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切实为广大进出口企业减负增效。

9. 提升口岸服务能力。积极参与智慧长江物流工程,推动港口、船舶智能化改造,探索龙头港数字口岸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促进涪陵区及周边企业货物拼箱,实现龙头港集散效益,全力引导推动区内企业的国际货物在涪陵通关。

五、着力深化改革,提高物流组织服务能力

10. 持续推进多式联运。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加大“散改集”力度,争取多式联运集装箱量增长10%以上。推广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单证。依托涪陵铁海联运班列和龙头港铁路集疏运中心等,发展国际铁路联运、铁海联运。联动涪陵综合保税区,发展保税物流,扩大国际商品进口,面向长江上游地区进行商品辐射,推动涪陵打造长江上游重要多式联运组织基地。推进龙头港建设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适时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11. 完善物流供应链。发挥龙头港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对产业的集聚作用,打造以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供应链。贯彻《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总结推广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案例经验做法。探索在涪陵新城区和临港经济区打造集原材料进口、产成品出口、采购、仓储、分拨、加工、供应链金融等于一体的物流服务体系。

12. 丰富物流发展业态。贯彻落实好《“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重庆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案》,在园区、综保区、乡村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大重庆市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商超等零售网点加入冷链溯源体系,推动建成综保区冷链物流中心。积极对接全市应急物流体系,确保在应急状况下,各物流要素齐全、通道顺畅、运行环节体系完整。发展绿色物流,扩大新能源运输工具应用范围,鼓励物流企业以新能源车辆替代落后运输载具,在物流领域推广绿色包装技术和物流标准化器具循环共用,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废旧物资逆向物流体系,促进废旧物品、包装等回收再利用。

13. 加快发展智慧物流。推广应用重庆市物流信息平台,共同构建“1+5+N”的三级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信息技术改造,推动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现代集配货、自动分拣、无人搬运等智能智慧系统。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口岸物流场景的应用。

14. 扩大物流交流合作。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物流合作,加快推进与泸州签订的物流发展框架协议和三年行动计划,探索与内陆城市共建无水港。发挥龙头港、综保区等开放平台优势,加强与四川和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综保区、重庆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合作,实现国内国际物流信息互通共享。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与果园港、万州港等加强合作,助推全市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

六、完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15. 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贯彻落实《重庆市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围绕中欧班列(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境内外集采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用地保障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推动创新突破。推动港口、铁路站场及专用线、物流园区等运营主体让费降利、优化服务,持续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力争全区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下降0.2%。

16. 开展物流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精准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综合型、运输型、仓储型物流企业参与物流园区建设,力争引进一批全国品牌物流企业和货代公司落户涪陵。围绕韵达物流西南总部项目,招引大型快递企业建设一级分拨中心。

17. 培育壮大物流规模。鼓励本地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组建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集团和骨干龙头物流企业,增强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鼓励引导区内大型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剥离和外包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承担其原料和产品运输任务,提升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动建立社会物流评星升级、考核激励制度,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力争今年规上物流企业和3A级物流企业再增加5家。切实保障好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环境,争取2022年新注册物流企业超过50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13家。

七、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物流发展支撑体系

18. 健全物流发展机制。发挥好区级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明晰部门工作边界职责,推动物流职责分工合理、权责明晰。加强物流与交通、工业、商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聚焦职能对接与业务衔接,健全工作联系机制、政策协调机制、业务协作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增强向上协调能力和联动协作能力,争取市级和中央更大支持。

19. 完善物流统计体系。完善《社会物流统计报表制度》,做好物流统计信息交换,加强对物流重点企业运营成本、效率等指标的监测。扩大物流企业统计样本数量,开展物流统计专项培训,将物流统计数据纳入统计月报,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20. 夯实物流发展基础。狠抓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按照“人、物、环境”同防要求,继续抓好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疫情防控工作。紧盯规上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压实履行口岸物流行业安全监管责任,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物流企业信用建设,将企业信用状况作为申报物流奖补资金的资格条件,引导市场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