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宝宝肛门周围出现不明原因的小鼓包、红肿或伴有分泌物时,这可能是婴儿肛瘘的信号。婴儿肛瘘虽不常见,但需家长提高警惕,及时识别并寻求专业帮助。
一、什么是婴儿肛瘘?
婴儿肛瘘是指婴儿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病理性通道。该疾病多见于男性婴儿,多数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属于婴幼儿期常见的肛周感染性疾病,需及时就医诊治。
二、婴儿肛瘘有哪些表现?
肛周症状:肛门旁出现小硬结或红肿包块,可破溃流脓,反复发作。
瘘口表现:破溃后形成外口(肛周皮肤处),可有脓液或分泌物持续或间断溢出。
伴随不适:排便时婴儿可能哭闹不安,瘘口周围皮肤因分泌物刺激可继发湿疹、瘙痒等。
三、为什么会发生婴儿肛瘘?
婴儿肛瘘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医学界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 肛周感染起源:多数源于肛腺感染,形成肛周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未完全愈合,形成慢性瘘管。
(二)局部解剖因素:婴儿肛管黏膜娇嫩,局部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感染。
(三) 其他可能因素:腹泻、便秘等导致肛管局部损伤或污染,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四、 如何识别与就医?
家长需重点留意婴儿排便时有无异常哭闹、抗拒,定期检查肛周皮肤有无红肿、硬结、包块或不明分泌物渗出。一旦发现上述任何异常迹象,家长切勿自行处理或拖延。应立即携带婴儿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儿科或小儿外科就诊。专业的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和必要的体格检查进行评估,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疾病,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