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健康科普 | 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加强心理健康滋养指引
日期:2025-10-10
字 号:

2025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为帮助广大群众认识心理健康特征、应对不同年龄段心理挑战、守护心理健康,结合心理学家安东诺夫斯基“健康起源学”理论(心理健康是动态应对压力的过程,核心为可理解性、可控性、意义感)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现就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个关键时期的心理健康滋养工作,制定本指引。

一、青春期心理健康滋养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生理上存在性成熟与大脑不平衡发育(前额叶理性功能不完善、杏仁核情绪功能敏感),核心心理任务是明确“自我身份”,易受学业竞争、同伴关系、权威关系三类压力影响,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沉迷虚拟世界等问题。

1. 对青少年,应正视迷茫常态。通过参与兴趣社团探索自我,主动与信任长辈交流,学习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技能;若持续感到心理痛苦,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2. 对家长,应转变教育方式。从“管教”转向“陪伴引导”,多倾听少评判、多引导少责骂,适度放手让孩子自主选择并承担责任。

二、成年期心理健康滋养

成年人心理健康围绕工作与亲密关系展开,易面临职场耗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成就感降低)、“习得性无助”(努力无果导致自我怀疑)、角色转变适应难(如技术岗转管理岗的焦虑),以及亲密关系中的代际观念差异、育儿压力等挑战。

1.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主动维护朋友圈,拓展心理支持渠道。

2. 明确边界意识。对领导、父母、孩子等身边人的不合理要求,学会合理拒绝。

3. 强化自我关怀。以对待朋友的方式接纳自身不完美与失败,开展积极自我对话;育儿中践行“60分父母”理念,结合孩子实际因材施教,不盲从单一教育方法。

三、老年期心理健康滋养

老年期核心心理挑战集中于退休适应(原有社会节律、参与感、成就感中断)与“失能焦虑”(视力听力下降、骨骼肌肉退化等身体机能变化导致价值感降低)。

1. 提前规划退休生活。退休前主动调整心态,培养新兴趣爱好,搭建退休后生活框架。

2. 科学应对身体变化。通过定期体检、适度锻炼、合理饮食维护身体健康,接纳身体局限性。

3. 转变价值认知。将关注点从“失去”(如工作角色)转向“获得”(如自由时间、人生阅历),在家庭与社会中传递温暖与支持。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