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健康宣教:肥胖不是"富贵病",危害比你想象的多
日期:2023-05-16
字 号:

今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节日的设立旨在引起人们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做好预防及管理。

肥胖的界定

肥胖是指由于体内脂肪的体积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的体重增加;或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通常用体质指数(BMI)来进行判定。

BMI = 体重(kg)/ 身高²(m²)


国际标准

偏瘦:BMI<18.5kg/m²

正常:18.5≤BMI<24kg/m²

超重:24≤BMI<25kg/m²

肥胖:BMI≥28kg/m²


我国标准

超重:24≤BMI<28 kg/m²

肥胖:BMI ≥ 28 kg/m²

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肥胖除了影响形体外,还会引起人体代谢的异常,增加心、肝等脏器的负担,从而增加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脂肪性肝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单纯性肥胖或可直接导致或诱发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哪些常见行为容易致肥?
1、多吃少动

长期吃得多、动得少,摄入大于消耗,容易造成能量过剩。


2、营养不均衡

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较多,而粗粮、果蔬、膳食纤维等摄入不足。


3、进食过快

进食过快的人比进食速度正常的人更有发胖的风险。


4、办公久坐

久坐后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减少,容易导致能量堆积。

如何科学减重?

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得到科学的诊治。医学营养减重是依据《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诸多临床循证证据和专家的集体智慧,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以“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为核心,以科学、安全、有效为基础的超重/肥胖综合治疗和管理的方法。

均衡饮食:

摄取膳食纤维、低热量、高营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食品,少吃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品。

控制饮食量:

每餐减少摄入量,尽可能多地吃慢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量进食。

合理运动:

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增加肌肉量。每周参与运动训练至少3次,每次至少45分钟。不过,长期不运动的人群一次运动不可过猛,要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睡眠充足:

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肥胖,因此要保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

心理调节:

保持心情愉快、放松身心的状态,可以减轻因情绪波动引起的暴饮暴食。

注意:防治肥胖要选择正确的减肥方法,切不可“求瘦心切”,盲目尝试吸脂手术、针灸减肥、内毒素局部瘦身针、瘦身贴、瘦身药等减肥方式,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