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适宜饮水量
任何事情都应该适度,喝水也是如此。我们提倡多喝水,但并非无节制地饮水。日常饮水量需要根据年龄、气温、劳动或运动、出汗量等进行适量增减。不同年龄段饮水量也有所不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700毫升;女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500毫升。我们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体重(公斤)×0.03=每日健康饮水量(升)。
喝水没有最佳时间,任何时间都可以,建议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咨询医生后,合理控制饮水量。
如何判断水喝够了没有
观察小便颜色若小便呈浅柠檬色,说明体内水分处于最佳状态。若小便清澈无色,则应适当减少水分的摄入。若小便呈棕黄色,则需要及时补水。计算排尿次数和量 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与水摄入量密切相关。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尿次数为4~8次,每天排尿量为1000~1500毫升。如果平时低于这些数值,就意味着该喝水了。
有些药吃完要少喝水
含服药 需要通过舌下含服的药物,服用后30分钟内不宜饮水,以免影响毛细血管对药物的吸收。
止咳药 服用止咳药后10分钟内不宜饮水。
胃肠病药 服用胃肠病药后1小时内尽量少饮水。
含漱剂 为保证药品在口腔内维持一定的浓度,用药后不宜立即饮水。
一般情况下,建议用温水送服药物,但维生素、助消化药,以及一些含活性菌类的药物,应用水温低于40摄氏度的凉白开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