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看成效——四链融合看涪陵】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构建人才“引育用”新机制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日期:2024-08-12
字 号:

基层医院的创新发展既是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又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全国铆足干劲、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四链融合”新质生产力,有效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高新区院区


01 招贤纳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切实发挥党建工作政治引领、方向引领和思想政治保障、人才智力保障的功能作用,严格贯彻落实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全面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医院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把人才工作放到全院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推动、落实。

黄云剑与患者交流

该院肾脏内科主任黄云剑曾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今年被全职引进到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黄云剑说:“我本不想离开重庆市区,但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多次主动联系我,表示医院正在从单纯临床型医院向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医院转型,很符合我的职业发展规划。来到医院后,院党委不仅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帮我解决住宿问题,还经常嘘寒问暖,专门安排相关人员作为我的联络员,帮助解决我来院后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投入新岗位后,黄云剑在临床技术上带领团队不断勇攀高峰,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实践,开展了渝东地区第一例肾穿刺活检、第一例DSA引导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等手术。涪陵的病人不再需要到主城区医院进行手术,就医更加便利。

黄云剑不是个例。近年来,医院坚持“一人一策”招贤纳才,投入近2000万元,全职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1人,全院博士及以上人才由14人增加至32人;先后到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招聘应届毕业生,并通过“才聚涪州·就在当下”“才聚涪州·引雁回巢”等招才引智活动,累计招聘优秀硕士100余人,全院硕士人才由213人增加至330人。此外,还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柔性引进国家级、专家级人才,成功引进重庆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团队1个,“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团队2个、华中科技大学杰青团队1个、原第三军医大学知名专家团队1个,并与重庆大学药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为医院学科发展、科研能力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02 完善机制 创新链条不断延伸

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

服务保障到位是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沉得下、干得好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流的医疗科研人才,该院建立了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肖文峰(右一)和同事讨论诊疗方案

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就是其中之一。肖文峰被引进到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任神经外科主任后,医院在科研项目立项、设施设备采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短短一年时间,便开展了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治疗、小切口小骨窗颅内动脉瘤显微治疗、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治疗等8项市内领先新技术,填补了涪陵区乃至渝东区域的技术空白。科室还牵头成功创建了重庆市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分中心。

目前,该科室正积极与北京天坛医院开展紧密合作,在国内顶尖的昏迷促醒专家团队指导下,在高新区院区打造西南地区最大、最标准化的昏迷促醒中心,为长期昏迷的病人提供更精准、更规范化的治疗,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两年,医院着力提升平台建设质量,激发科技人才活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机制,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确保专款专用,在论文发表、申报科研成果、应用新技术新项目等各个方面调动人才积极性,激励医务人员科研创新。

投入一千多万元科研经费,用于支持人才科研项目攻关、学术研究等。设立院内培育科研项目,投入二百多万元科研经费加强人才培育。同时,鼓励学历学位提升,支持送出进修培训,送出专业骨干300余人次到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华西医院等进修培训,引进并开展大批先进诊疗技术项目。

该院积极组织承办各级各类高峰论坛和专业技术培训班,搭建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构建起“科、产、医、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模式,让人才在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中自由“穿梭”、加速“赋能”。

“下一步,我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才强院’‘科教兴院’战略,加强院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进一步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高质量人才工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力涪陵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大担当、作出大贡献,朝着建成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医院、重庆市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砥砺前行。”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党委书记王朝永说。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