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规救助项目
(一)主要项目
1. 扶困就医。因重大疾病和重大灾(伤)害产生大额医疗费用,自付金额特别巨大,在享受各类社会保障及社会救助政策后,个人及家庭无力承担的,按程序申报后,视家庭困难情况和自付情况,予以一定金额救助。
2. 扶智助学。城乡低保家庭大学全日制专科以上在读学生,因家庭确实困难,在享受政府或社会各类救助帮扶后,家庭仍难以保证其完成学业的,按程序申报后,根据其家庭实际困难程度给予每学年5000—10000元的资助。
扶智助学针对的是低保家庭,孤儿和年满是18周岁由孤儿转成低保办的,不在我们的救助范围。此外,免费师范生和部分免费医学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在读学生也不在救助范围。学生最后一学年不享受救助。
3. 扶贫安居。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中,需要进行D级危房改造、高山移民搬迁和灾民倒房重建,但政府的普惠制补助不可能保证其完成改造、搬迁或重建的,基金会根据相关政策采取个人出一点,国家补助一点,基金会援助一点的办法,按程序申报后,视家庭困难程度和资金缺口,给予每户1—3.5万元援助。
“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主要包括:农村的低保户、70岁以内散居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并且房子是建成入住且家中有人生活的。此外,对房屋的面积也有要求,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以内,独居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50平方以内。
(二)专项救助项目
1. 护蕾行动(即儿童康复):对全市低收入家庭因肢残、智残等问题,符合康复治疗条件的10周岁及以下儿童,在政府的帮助后,仍不能坚持完成康复治疗的,基金会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康复治疗,给予护蕾行动专项救助。
2. 白内障专项救助:对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因病(因灾)返贫家庭成员及其他符合治疗条件且自愿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给予免费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
该项目是由爱心单位定向捐赠资金,基金设立项目按捐赠人意愿定向使用资金的。项目合作医院是新视界渝中眼科医院。
3. 骨科疾病专项救助:对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因病(因灾)返贫家庭成员及其他符合治疗条件且自愿接受治疗的骨科类疾病贫困患者,视情给予3000—30000元医疗救助。
该项目是爱心单位定向捐赠资金,基金会按照捐赠人意愿定向使用资金。项目合作医院是重庆唯医骨科医院。符合救助条件且在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方可申请。
4. 贫困肿瘤专项救助:对全市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因病(因灾)返贫家庭成员和其他符合条件的需进行肿瘤手术、放疗化疗的贫困患者。视情给予2000—20000元医疗救助。
该项目同样是由爱心单位定向捐赠资金,基金设立项目按捐赠人意愿定向使用资金的。项目合作医院是重庆海吉亚肿瘤医院。
(三)申请审批流程
1. 困难群众本人或代理人提出申请;
2. 乡镇(街道)调查救助并报区县民政局;
3. 区县民政局核查审核、救助以后报基金会;
4. 基金会调查核实、初审、评审、审定;
5. 基金会向区县反馈救助者名单和救助金额,待收到申请人收条后,予以打款,发放救助金。
(四)申请要素
在申请的时候所需提供相应材料:项目不同,提交的材料也有所区别,各项目都涉及材料:1、重庆社会救助基金救助申请审批书(2份);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3、户籍证明复印件(1份);4、低保证、优抚证及残疾证等证明身份的证件复印件(1份);5、乡镇(街道)关于特困、孤儿的说明以及其他困难对象相关困难或情况证明(1份)。
除上述基础材料外,申请扶困就医的还需要提供:1、医院诊断书复印件加盖鲜章(1份);2、医院住院专用票据复印件加盖鲜章(1份);3、住院费用医保报销凭证复印件加盖鲜章(1份);4、其它保险报销凭证复印件加盖鲜章(1份)。
申请扶智助学需要提供:1、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新生)(1份)/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加盖鲜章(在读学生)(1份);2、家庭困难佐证复印件(1份)(家中父母患病或遭遇意外等,接受治疗和花费的相关票据等。)
申请扶贫安居需要提供:1、建房许可证复印件(1份);2、区县建房补贴说明加盖鲜章(1份);3、区县走访验收情况表(1份);4、新旧房图片(1份)。
(五)申请填报注意事项
1. 封面“申请人姓名”,填当事人姓名。
2. “贫困证件名称及编号”由经办工作人员填写。
3. 第一页里面,“如果本人无法亲自去申请,由他人代为申请的,需要在代理人信息填在相关信息。
4. “区县和乡镇救助金额”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获得金额如实填写。
5. “申请救助金额”由申请人自己填写。
6. “申请救助理由”,希望大家引导申请人,将家庭基本情况和遭遇的困难情况写清楚。
7. 第二页,“乡镇(街道)调查及救助情况”这里需要写明困难情形、救助金额以及救助意见,并且将经办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写在上面,最后一定要加盖鲜章填写日期。
8. “社会救助转介服务函”由区县民政局填写,加盖鲜章的同时,要把日期也填上。
9. 收条中的“收款人姓名”,除未成年人且无银行卡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由监护人代收以外,其余的必须打到申请人本人银行卡。此外,“开户行”需要填写到支行一级。
(六)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急难救助申报中,通过查看来件资料、入户走访核实的情况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联系不紧密、沟通不顺畅;二是申请要素不全、报件不准确;三是反应不及时、救助效果有待提高;四是个案不突出、救助质量不高。
如何避免和改进?
一是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首先,基金会工作人员,尤其是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与区县、乡镇志愿的联系。志愿者在工作中,遇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基金会取得联系。其次,多组织志愿者培训。让一线志愿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工作内容,同时加强情感交流,增进归属感,促进救助工作推进。
二是按照规定提交申请。一方面,在准备申请材料时,要注意避免前面提到的,申请金额空白、申请理由过于简单、乡镇不盖章等问题,确保申请所需资料齐全。另一方,在发现和申报救助对象的时候,我们既不能违背标准,又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只看患者个人承担花费是否达到了可以申报的门槛要求,还应该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该家庭和对象是否存在:无自救能力,非救不可;治疗效果好,康复希望大;是家中主要劳动力顶梁柱;是青少年、婴儿等家中希望;是否是重大突发事件等情况。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的救助是否是雪中送炭;是否给他们带去了希望,这才是我们做救助,做志愿者的意义所在。
三是提高救助的时效性。除了对象主动上门求助外,大家可以多与基层干部保持联系,通过他们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困难群众的家庭实际情况,是基金会入户核查的重要内容,这个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跟精力,但入户核查又是最能真实掌握的情况的手段,因此,希望志愿者在报件的时候,能去核实情况,实在不能亲自下去的,也请委托信任的村(社)的工作人员代为了解,请他们把家庭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发过来。这样,我们的入户压力会小一点,救助会更及时一点。
四是培养发现典型意识。基金会存在的意义是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问题,因此,大家对急难、突发事件要有敏锐性,比如,火灾、烧伤、烫伤、车祸等事件、事故发生在困难群众身上时,大家一定要有意识,第一时间与基金会取得联系。针对特殊的突发的个案,可以走特殊流程快速上报。
二、城市社区困难群众救助
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在做好农村脱贫攻坚的同时,从2019年起,就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城市困难群众身上。从街道社区入手,以点带面,探索城市社区困难群众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新模式。城市社区困难群救助目前属于试点阶段,试点的区域包括: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南岸区、万州区高笋塘街道。之后,在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会有计划的逐步扩大范围。城市社区困难群救助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一米阳光”:解决城市社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困难。
救助范围包括:居住或生活在试点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残或就学等支出性巨大,超出本人及家庭实际承受能力,生活特别困难的支出型困难家庭。
救助标准:
1.对因遭遇突发性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等急难事情,医疗费用负担较重,个人或家庭无力承担,且又达不到临时救助标准和基金会社会救助条件的,视家庭困难状况,给予1000—10000元一次性扶助金,帮助其暂渡难关。
2.对家庭有重度残疾人员或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维持的人员,其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渴望得到社会关爱和帮助的,采取走访慰问方式,可视情况给予1000元内慰问金或慰问品,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对确实难以维持子女上学费用的困难家庭,根据其家庭实际困难程度给予2000—5000元一次性帮扶救助。
(二)“春和计划”:缓解城市困难家庭人员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的心理服务。该项目,遵循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依托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和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专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服务。通过社会组织+社区+专业力量+志愿者联动的方式,探索和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服务机制。
三、急难众筹项目
(一)急难众筹平台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配捐。配捐是基金会通过自有资金或社会捐赠资金,在众筹对象线上筹款期间,为其注入一定总额的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引导社会更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了解困难患者处境,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有效缓解急难。配捐的实质上就是对困难患者实施救助的一种方式。
现阶段,基金会的配捐原则上按“总额控制比例配捐”的方式进行的。即困难众筹助对象在急难众筹平台发起众筹求助后,每获得一笔社会捐赠,根据家庭收入状况和自救能力,将配捐对象分为三类:一是特困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特大意外灾(伤)害对象、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对象,最高可以获得1万元配捐;二是因病(因灾)返贫家庭或人员,最高可以获得5000元配捐;三是其他低收入困难家庭或人员,最高可以获得2000元配捐。
二是筹款随时使用且无手续费。当筹集金额大于100元,患者可以根据治疗情况和累计善款金额,自主在手机上进行款项拨付,我们会根据患者拨付情况,向医院及时拨款。并且,我们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三是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是我们开展救助的终端和抓手,可以及时发现真正困难且急需帮助的群众。
四是媒体联动。社会主流媒体对基金会的工作都是十分认可的,因此,我们彼此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特别是从今年2月以来,我们和天天630积极配合,联合救助了3名社会对象。
(二)急难众筹申请及资金使用步骤
1. 关注“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微信公众号。点击“医疗众筹”进入医疗众筹首页,点击“发起求助”,申请众筹。
2. 进入填写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及手持身份证的图片,联系电话(系统默认注册电话)、家庭住址和疾病名称(这两项都是选择)如果是未办理身份证的未成年,用户口本或医保卡均可。点击下一步,填写求助详情,包括求助金额、求助时限(30-90天)、求助标题、求助描述,上传照片(包括病情证明、贫困证明、花费证明、生活照片等)然后点击发布,等待后台审核。
3. 善款使用。点击“我的求助”右边的“管理求助”,进入求助管理界面,点击“身份核验”,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疾病名称以及治疗的医院和住院号(注意,住院号一定要输入准确,这是核验是否住院和打款的唯一依据),然后点击“提交”。待后台验证通过身份核验以后,患者再次进入求助管理界面,点击”我要用钱”,输入需要拨付的金额(大于100小于或等于善款额度),点击拨付。
(三)如何做好急难众筹工作
一是有爱心。人之初,性本善。慈善事业是由爱而生的,每个人心中都怀有善良的本性,因此我们在帮助困难患者的时候,除了要有娴熟的技巧,更要有那份难能可贵的爱心。
二是有意识。不论是我们主动帮助或面对困难群众的上门求助,除了从现有的政策帮助他们,也要想到众筹能不能也可以为他们带来帮助。
三是多宣传。只有通过多宣传,才能让我们做的工作,我们的平台深入人心,除了摆放和发放我们的宣传资料外,口口相传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救助对象其实在其他部门、其他科室也是有相关的涉及,比如慈善事业促进和社工科、儿童福利科,在同事之间,系统内部,也可以多帮我们宣传推广一下。让更多的人知晓,也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帮到更多的困难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