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装素裹的白武路
鲜花簇拥白武路
蜿蜒盘旋于青山间的白武路
初春时分,涪陵区白武路(白涛街道至武陵山乡)满目苍翠,路边樱花、垂丝海棠、短牵牛、美女樱、矢车菊等竞相绽放,将春天的气息倾囊呈现到游客眼前。2月9日,记者从涪陵区交通局获悉,由国家交通运输部、市交通局开展的2021年度全国和市级“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日前揭晓,涪陵区白武路榜上有名。串联旅游景点带动武陵山乡旅游品质提档升级白武路是涪陵辖区内的一条重要旅游连接道路,起点就在白涛街道乌江旁,与省道龙白路连接,连接景点世界第一人工洞体“816地下核工程”;终点为武陵山乡乐道村,与省道江土路连接,直通4A景区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森林公园和大木花谷。白武路建设管养理念充分结合了新时代农村公路多元化元素,以“农村公路+”为总体定位,打造地区特色旅游品牌,带动武陵山乡旅游品质提档升级。记者在白武路看到,一条依山而建的“Z”字形山区农村公路在逶迤的山岭间蜿蜒盘旋,公路两旁栽植的各种花卉竞相绽放,仿佛向过往行人挥手致意。金光菊、弋尾、大滨菊等花卉唱响春之序曲,热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享受着最美农村路的韵律。“漂亮,白武路太美了!每逢节假日,驾车经过白武路前往武陵山休闲时,蜿蜒盘旋的道路如此美好,两旁一草一木让人流连忘返,真不愧是最美农村路。”市民彭先生乐呵呵地说。推动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农业转型据介绍,白武路于2006年完成新建,2013年完成改扩建,路面实现全油化,2020年全路段综合路况评定为优。白武路为县道公路,路面宽约9米,全长17.8公里,现由区公路事务中心负责管养。公路管理机构以“巩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为发展理念,在全线开发出“养路工”“护路员”等多个社会公益岗位,既为群众创收增收,又让群众主动参与养路爱路。该条道路路域环境常年干净整洁,实现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沿线护栏、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配套完善。沿线打造了旅游景点牌坊、画廊、观景平台,为游客提供了停车、休憩、如厕、观景等综合一体的公路服务设施,满足沿线居民及游客高质量出行的需求。白武路将生态建设、全域旅游、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内容有机结合,不仅是武陵山乡群众通往城区的幸福路,而且是游客通往武陵山乡的旅游路。涪陵区交通局在打造白武路工作中,坚持以“风景就在路上”为原则,推动道路沿线风景化打造。白武路受自身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初建道路后存在大量的边坡、切坡、乱石堆等。涪陵区本着生态修复理念,以“岩石矿坑花园”为主题,依托原始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通过种植花乔木、花灌木、多年生宿根花卉、野花、观赏草、固坡植物等打造若干个微型岩石花园与矿坑花园。坚持以“创新养护措施”为动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绿色健康发展。以绿色、低碳、低成本、高效益为养护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废旧轮胎再利用形成急弯道处的安全防撞措施,采用小型就地热再生技术,将路面坑废旧料回收再利用,推广应用UTM超薄层预养护技术,延长道路全寿命周期。与此同时,该路以“农村旅游公路”为核心,推动武陵山乡旅游、农产品自销、避暑产业等融合发展。武陵山乡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规划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让烟叶、特色水果、特色养殖、高山糯玉米、有机蔬菜成为脱贫支柱产业,加快乡村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农业转型,形成了休闲避暑纳凉式旅游人气聚集,民宿酒店、农家乐火爆的局面。以获奖为契机不断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涪陵区交通局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该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围绕“三高地三示范区”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围绕推动实现“十个新提升”,昂扬“六个干”的精气神,以白武路获评2021年度全国和市级“十大最美农村路”为契机,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不断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市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李貌 记者 徐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