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从“灰漫天”到“花满园”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生态修复的“涪陵模式”
日期:2022-04-20
字 号:

  中化涪陵原南岸浦厂区的磷石膏堆场闭库治理后变成了公园

芳草青青,花叶鲜嫩,小桥流水……走进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涪陵)原南岸浦厂区,你会发现,昔日白灰漫天的磷石膏堆场,今天已蝶变为绿意盎然的石龙山公园。

这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涪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巨大决心,是企业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作出的重要贡献。以生态手法修复化工废渣场,把工业遗存融入绿色自然,磷石膏堆场治理“涪陵模式”,为长江生态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整体搬迁  化工厂“让路”生态建设

4月7日,虽然早上的雾很大,但家住涪陵区龙桥街道南岸浦移民点的居民栾兴梅和文小芳又相约来到了石龙山公园散步。“不敢想象这片堆场还能变成公园,以前我们都不敢靠近这儿,磷石膏堆得像山一样高,风一吹到处都是灰,周围农作物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栾兴梅说,“现在好了,不仅污染没有了,我们还多了个休闲散步的地方,空气好,心情也好。”

中化涪陵始建于1966年,位于南岸浦长江边,由一个地方小化肥厂逐渐发展壮大为化肥生产能力150万吨的国家重点磷复肥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居国内磷肥生产企业前十强。随着企业发展,副产物磷石膏大量增加。因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磷石膏长期以来以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经过长年累月的堆放,这里曾形成了1900万立方米、高达130米的“污染山”,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困扰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磷石膏污染如“大山压顶”,其治理问题迫在眉睫。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涪陵区坚定落实总书记要求,铁腕治理,为保护好长江两岸生态环境,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会同企业编制完成了《南岸浦厂区关停方案》。经过周密安排部署和选址,涪陵于2019年10月31日,对这个拥有53年历史、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以技改搬迁方式实施老厂区的全面关停。

当年7月,在老厂区全面关停之前,该企业磷石膏堆场已提前闭库,拉开了对老厂区的环保整治工作,确保闭库后安全、环保。

时隔近三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标语立在原磷石膏堆场中心处,昔日废渣遍野,今朝山光凝翠,见证并记录着“污染山”的变迁。

综合打造  “污染山”变身“绿色名片”

闭库只是磷石膏堆场治理的第一步。中化涪陵扛起社会责任,履行大企业担当,花大力气“还绿于民”,投入了1.6亿元,高标准实施磷石膏堆场闭库治理,包括对堆场下游边坡进行规范整治,提高坝体稳定性;堆场顶部用防渗膜、排渗网和粘土进行覆盖并种草,彻底隔绝雨水对坝体的影响。

治理中的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资料图)

闭库治理后的磷石膏堆场具有完整的坝体和排水系统,安装了位移和浸润线在线监测设备,占地900亩的堆场全部实现覆土复绿,解决了粉尘和渗滤液的污染问题,恢复了磷石膏堆场生态环境,于2020年通过了安全、环保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厂区装置关停前,磷石膏渣场收集的渗滤液进入生产装置循环利用。但装置关停后,若渗滤液直接进入长江,会影响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质量。为此,该企业还投资4770万元新建磷石膏渣场污水处理站,将磷石膏渗滤液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放。从2019年建成投运以来,已累计处理近300万立方磷石膏渗滤液并达标排放,企业每年要担承3000万元的运行费用。

如何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涪陵在对“污染山”的综合治理上不遗余力。涪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化涪陵整体搬迁后生态修复工作,对该片区进行了生态环境整治和恢复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先期实施了岸线生态修复项目,进行沿岸生态涵养林补植补造及滑坡整治等。2021年7月,启动对磷石膏堆场闭库后进行生态复绿,改造成城市复绿休闲公园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约23万平方米、乔灌木栽植约2000棵、硬质铺装约1.1万平方米,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黄灿灿的木春菊,如雪般的满天星,浪漫唯美的蔓马缨丹……曾经令人触目惊心的磷石膏堆场,经一番“刮骨疗毒”的治理和打造后,现在被赋予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新名字:石龙山公园,成为涪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名片”。

环保转型  老牌化工企业“质变崛起”

搬迁新建不是再建一座“污染山”,怎样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中化涪陵在这次环保搬迁过程中给出了答案:开始二次创业,坚持环保先行,再阔步前进。

中化涪陵新厂区选址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计划总投资32.92亿元,占地979亩,建成20万吨/年精细磷酸盐及配套新型专用肥环保搬迁项目,2020年3月正式动工。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渗滤液处理后达到一级标准

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已成为中化涪陵人的共识。在新厂区建设中,节能环保的原则贯穿始终,首先就是坚决答好磷石膏综合治理这道“必答题”。生产工艺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工艺,生产精细磷酸盐及配套新型专用肥(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精细磷酸盐产品及新型生态专用肥料),节约蒸气,能耗更低。通过该工艺产生的副产物磷石膏品质也更好,可以用于水泥厂作缓凝剂,也可以制作成建筑石膏粉。同时,磷石膏渗滤液经集中处理后用于装置内部循环使用,能达到“一滴都不排”。

曾经林立的化工厂“大烟囱”,也将在中化涪陵新厂区“变魔法”,从以前老厂区的二十多根烟囱减为一根。旧设备经改造升级后再利用,对老厂区的设备和材料做到能搬尽搬、物尽其用,二次利用率占比40%左右。其中,合成氨装置实现原搬原建,在建设投资上共节约资金5亿元。

“在处理废渣废水废气上,我们就投了近2亿元,哪怕增加企业成本,也不能在环保上省钱。”中化涪陵副总经理屈代书说,“不仅限于目前的标准,还要着眼于长远,所以我们设计的排放指标都是高限。”

如今,即将建成投用的中化涪陵新厂区,宛如一艘“航空母舰”驶进白涛街道哨楼村的幺姑坝(小地名)。目前,项目建设已完成工程形象进度84%,现主要进行设备、管道、电仪、电缆的安装和调试,预计今年6月试投产。

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今天,“把绿色环保打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化涪陵的新目标,也是作为涪陵老牌化工企业的质变崛起。文/记者 周庆 夏雷 孔祥忠 图/记者 黄河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