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三社”融合打破融资壁垒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日期:2022-06-24
字 号:

如何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近日,涪陵区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江北街道、南沱镇、清溪镇作为全区三个试点乡镇街道相继召开培训会,为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做好准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集中接受培训

在近日南沱镇召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培训会上,该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基层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涉农企业(以下简称六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70余名从事新型农业经营工作的负责人,一起学习“村村旺·农服通”微信公众号的操作与使用。

当天,工作人员介绍了“村村旺·农服通”平台中“我要买”“我要卖”“我要贷”“我要问”各版块功能和具体操作使用流程,并着重讲解了贷款申请、贷款审批、贷款复核、贷款评审、放贷等流程。

此外,各基层供销合作社、农商行各分理处负责人将按照“应采尽采、应录尽录”的原则,应用“村村旺·农服通”平台加快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进而掌握其交易数据、服务数据,为接下来打通“三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信用平台,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做好准备。

年内实现信用评级对象

建档评级全覆盖

过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易遭自然灾害、经营风险不可控、缺乏可抵押变现资产等原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涪陵区按照国家、重庆市相关规定和要求,积极推进“三社融合”“三融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等专项工作,探索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的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是指根据市供销社建立的授信机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和经营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对其进行评级得出授信金额,经过授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进行贷款时,不再需抵押和担保。这将从根本上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江北街道、南沱镇、清溪镇全面铺开,三个试点镇街在做好试点培训工作的同时,还将完成六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登记、资料录入,为接下来将要进行的信息核实、评级授信、复核初审、发放贷款、财政为其贴息等工作做好准备。

据介绍,涪陵区年内将实现信用评级对象建档评级全覆盖,力争“三社”融合发展信贷规模累计达到9000万元,以促进六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三社”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涪陵农业农村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记者 袁晓露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