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更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精神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涪陵区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不断擦亮精神文明建设“金字招牌”,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让最美的花朵随处可见,好人的故事广为流传,为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美丽涪陵幸福涪陵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建设全国文明城区
实现新跨越
街道干净整洁、鲜花绿植相伴、车辆礼让斑马线、行人遵守交通信号、“红马甲”搀老扶幼……这是时下的涪陵城景象,也是这座城市的文明新常态。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之中,更折射于每一位市民的举手投足之间。涪陵区从2016年开始全力做足“文明城区建设”的功课。
2016年9月,涪陵区正式启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全区上下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以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为目标,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吹响了创文集结号。美化环境、平安建设、公益助残、文化惠民等方面加大投入,文明劝导、文明养宠、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旅游、邻里守望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创文明城,不仅创出了城乡新面貌,更创出了文明新风尚。
参加“一碗豆花饭·温暖一座城”志愿服务活动的涪陵区餐饮(商)协会志愿者为环卫工送豆花饭
2020年11月10日,涪陵区“一战功成”,荣膺“全国文明城区”。这是全体涪陵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的创建成果,是涪陵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一次重大跨越。
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这场关于文明的接力一直在持续进行。
文明风尚系统培育,“近悦远来”品质更加彰显。涪陵各行各业开展“说得文明”“吃得文明”“住得文明”“行得文明”“游得文明”“乐得文明”“购得文明”“上网文明”等主题活动,营造共“话”文明的浓厚氛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推动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打造城市文明流动风景线,全面提升文明旅游工作水平,培养市民高雅情趣,塑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推动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涪陵深入开展文明城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区成功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27个、文明单位94个、文明家庭8户、文明校园7所,区级文明单位241个、文明村镇186个、文明家庭149户、文明校园101所。区级以上文明乡镇创建率达100%,区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比例达60%,精神文明创建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显著增强。
今年4月中旬,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区)年度测评成绩发布,涪陵区跻身全国第7名,受到中央文明办的通报表扬。
涪陵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全国文明城区,就是要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这项工作最深刻的含义。下一步,将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更美好
城市文明大放异彩,乡风文明也要奋起直追。
涪陵区把乡村文明作为文明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真正做到涵养文明乡风、厚植文明沃土。农厕改造了,农房整洁了,庭院美丽了,农村生活幸福和谐,乡村成为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地。
社区志愿者在马鞍街道双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参加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我已经领了几年的礼品了,都是我用自己的文明积分兑换的,兑换的品种还很多。”用文明积分兑换了大米、菜籽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涪陵区马鞍街道双溪社区居民朱素梅喜笑颜开。
2019年,从双溪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始,朱素梅就主动报名成为了社区的一名志愿者,经常性参加社区组织的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疫情防控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既为人民服务,又锻炼了身体,还能获得物质兑换奖励,一举几得。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朱素梅说。
“以前社区组织开展活动,想去找几个人来帮忙都难。现在一个电话,报名的人多得很。”双溪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强说,实行文明积分制,调动了大家共建共享乡风文明的积极性,在群众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树立起了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
2019年6月,涪陵区在义和街道高峰村开展“文明积分”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随后普遍推广,在全区4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设立文明积分兑换点“爱心美德超市”,通过物质兑换、通报表扬、礼遇鼓励等积分转化运用,有效激发村民热情。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化新风”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义和街道高峰村“唐家小院”便是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典型。村民唐方模以花草、果树、盆栽精心打造小院,庭院整洁,环境雅致,且不失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气息。“唐家小院”已接待全区各级部门参观交流学习达30余次。
高峰村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通过对全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也映照了涪陵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
涪陵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扎实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美丽乡村·洁净家园”等文明实践活动,评选“最美街镇”“美丽庭院”“清洁户”等,推广普及“垃圾分类”“节水护水”常识,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村民良好卫生习惯逐渐养成,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涪陵区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培树先进典型等形式,陈规陋习逐渐破除、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城乡整洁有序、村民互助友爱……“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新风润泽乡里。
下一步,涪陵区坚持抓住价值引领根本、围绕乡村振兴建设主题、突出为民靠民利民惠民导向,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形成农村发展进步新风尚。
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
榜样有力量
凡人善举是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有力诠释。
厚植文明沃土、弘扬凡人善举、发挥榜样作用、打造崇德尚善之城,是涪陵区对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的不懈追求。
涪陵血站附近的巷道经过改造变成“模范巷”
涪陵血站巷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在它有一个新名字叫“模范巷”,经区委宣传部、荔枝街道党工委几个月的精心筹备后正式亮相。涪陵区在推进背街小巷改造中,推进景城融合,打造出了党史巷、移民文化巷、文明示范巷等系列特色小巷,正确示范和引导人民群众学习最该追的“星”。
全长79米的巷子,20名涪陵区道德典型代表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上墙展示,有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周波、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周鑫、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徐玲玲、全国最美志愿者孙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张继文夫妇、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张致力、诚实守信重庆好人邵健、重庆市文明家庭钟克胜家庭等先进典型个人和家庭。他们是新时代最美的文明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近年来,来自涪陵区各行各业的身边好人、道德典型不断被发掘,形成了涪陵精神文明建设独有的“森林效应”。
这片“森林”发迹于“三百工程”评选。“三百工程”(百名孝顺儿女、百名文明市民、百户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是涪陵区选树道德典型的重要抓手,用身边人、身边事引领群众向上向善。
涪陵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百工程”评选,已表彰孝顺儿女8届、文明市民7届、十星文明户15届。其中,涌现出88名市级以上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身边好人、感动重庆人物等各类道德典型,凝聚了全社会崇德尚善的强大正能量。
“我会把对家庭的‘小爱’化作对社会的‘大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是徐玲玲在宣讲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徐玲玲是涪陵区税务局职工,其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养父和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养母,用行动传承孝道,以拳拳之心报养育之恩,感动了无数人,相继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爱老敬老助老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徐玲玲也因此成了“大忙人”。今年4月,全国道德模范徐玲玲工作室“心玲小家”正式成立,成立了以税收业务能手、纳税服务明星、优秀税务干部、社区干部等为成员的“心玲小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走进企业、走进园区、走进项目,为企业排忧解难;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讲家风故事凝聚向上向善力量。“生而平凡的我们,可以成为不平凡的力量”,今年以来,徐玲玲已开展了10余场宣讲活动,弘扬孝道美德,引导更多人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少年、党员领导干部、社会公众人物等人群为重点,强化榜样示范引领效应,“徐玲玲们”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涪陵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依托传统节日弘扬文明新风,依托重点人群抓好示范带动,树立“崇德尚善、孝老爱亲、勤俭节约、文明健康”之风。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评选出“新时代重庆好少年”15名、“新时代涪陵好少年”90名,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力营造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文明涪陵·崇德尚善”已经成为涪陵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为涪陵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0万志愿者投身文明实践
处处树新风
“老人家,你血压偏高,要坚持服药。”
“血脂高不能大意,饮食上一定要控制好。”
……
10月9日,在涪陵区荔枝街道望江社区移民小区内,由望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涪陵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的义诊志愿服务活动在这里举行。当天来了近十名志愿者,由全国最美志愿者、涪陵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孙蓉带队,其余志愿者中有医生、护工、老师和退休工人等。
孙蓉是涪陵区的第一批志愿者。2006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工作,2007年底,孙蓉召集10多位亲人、朋友,组成了涪陵区第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涪陵志愿者大队。2009年,孙蓉牵头成立了重庆市第一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时有队员100人,目前已发展至600余人。13年来,孙蓉和志愿者队伍一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次,服务群众超过4万余人。她的队员中,志愿服务达到1500小时以上的有10余人,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表彰的终身志愿者有4人,周永高就是其中之一。
义诊这天,周永高也来了,他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这是他参加志愿服务的第13个年头。
2009年,一直在寻找志愿者组织的老周,终于在涪陵广场碰到了孙蓉和她的志愿者队伍,随后加入。风里雨里,老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几乎都是全勤。这里面不仅有奉献精神,还有一颗感恩之心。
“早些年,我家属生病,我在外面摆了个小摊,周围的人听说我家的情况后,经常伸出援手。我一直记得这份恩情,所以我要回报社会。”周永高说,他今年68岁了,准备再干几年志愿服务,争取干满20年。
这十年,像孙蓉和周永高一样执着的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如雨后春笋,涌现在涪陵的城市街区和街镇乡村,用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涪陵城区交通要道的建设文明城区公益广告
2019年,随着涪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全区志愿服务组织进入空前规模、规范、高效、有序运行轨道。涪陵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二批试点县(区),全域试点万紫千红。
全区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个,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25个,在商场、高校和机关单位等场所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阵地,初步形成“1+27+425+N”文明实践体系,实现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阵地全覆盖。
同时,涪陵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并构建“总队+分队+小队”志愿者体系。目前,全区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11支、志愿服务分队27支、志愿服务小队425支,在线注册志愿者达16万余名,各村(社区)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人数达村(社区)常住人口60%以上,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基础。
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菜乡开谈”“幸‘涪’花开”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广泛推行“鹤鸣宣讲进基层”“爱在4点半”“邻里守望”“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助农收砍青菜头”“干干净净过节”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8万场次,累计服务时长10.2万小时,受益群众21万余人次。
目前,涪陵区已形成促进文明行为特色活动“五个一”志愿服务品牌,即:“一万名志愿者助农收砍青菜头”助耕支农志愿服务活动、“一碗豆花饭·温暖一座城”关爱环卫工人志愿服务活动、“下班奉献一小时”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一杯绿豆汤·一线送清凉”关心夏日一线劳动者志愿服务活动、“一场心灵的相约·温暖你我他”关注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活动。
参与“下班奉献一小时”活动的党员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劝导
精神文明建设绘就涪陵城市底色,涵养城市气质,成为涪陵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托举起涪陵儿女美丽梦想和幸福追求。涪陵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涪陵区将持之以恒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民、靠民、利民、惠民导向,大力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涪陵新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文图/记者 周庆 蒋欢 何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