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种植大户田茂民(左)指导村民种柑橘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正是播种、植苗的大好时节。这两天,涪陵区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正式拉开“春种”序幕,计划今年在长江沿线新增、补种共计7000亩经济林,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树苗不要栽太深,洞子大概20公分深,跟这个树苗根部长短差不多,洞太深就垫泥土,把根部垫起来。”树苗必须“行齐苗正”、土壤必须分层压实,2月28日,在涪陵区新妙镇十字村,柑橘种植大户田茂民将几十年的植树经验“一对一”地分享给村民。大家很快分头行动,除草、挖坑、种苗、填土,在田地间种下一排排嫩绿的树苗。
田茂民介绍:“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种树苗?因为春季万物复苏,气候温暖、土壤湿润,这个时候栽树苗最容易存活。”
据了解,十字村种植的柑橘苗都是口感上佳的优良柑橘品种。这些柑橘苗在精心护理、挑选后,将分批运往各处田间地头种植。
项目现场负责人胡辉介绍:“按照计划,十字村将种植柑橘1000亩,共计45000株苗木,预计3月底前全部完工。目前,已经完成了三口山坪塘和五口蓄水池的施工,完成了灌溉管网2万米的铺设。”
与往年相比,今年当地还将在果树之间套种粮食作物。来自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李鸿介绍:“柑橘幼苗期间是没有产量的,三年以上才会投产,所以我们选择在柑橘苗之间套种玉米和大豆,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涪陵区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共涉及3个乡镇6个行政村,今年将因地制宜新建柑橘经济林1000亩、改造补种柑橘经济林6000亩。接下来,项目将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加快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逐步构建起覆盖长江两岸的绿色生态廊道。在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和绿色富民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经济林木、林下经济等特色林业产业,实现生态治理1.4万亩,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0%,减少化肥使用量15%,减少农药投入量20%。(记者 刘洋 实习记者 彭龄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