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我和青菜头的故事】百年榨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日期:2023-03-10
字 号:

土陶坛被食品充氮包装袋替代,凉开水人工清洗被滚筒旋转式喷淋清洗机替代,人工桶式脱盐被传感器检测自动脱盐替代,自然囤压脱水被履带式压力控制替代……

涪陵榨菜已经走过了120多年岁月,从传统手工作坊到实现智能化生产,生产技术的转变和革新,推动一碟传统风味小菜一步步成长为百亿产业。

杨光强查看榨菜集团智能化生产线设备运行情况

今年53岁的杨光强,正是涪陵榨菜从粗放式生产加工到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转型升级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杨光强是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改设备部经理,也是该集团设备技术研究所所长。他的办公桌上堆着一摞摞关于乌江涪陵榨菜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生产设备设计规划的相关资料,也是他从去年以来全身心投入的工作重点。

“我们现在实现了智能化车间,基地建成后将打造成绿色智能化园区。”杨光强说。涪陵榨菜集团作为涪陵榨菜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脚步从未停歇。

1996年,26岁的杨光强被调到涪陵榨菜公司设备科工作,从此和机器设备打交道至今。但此时的榨菜公司并不景气,一年的销售额不到1亿元,却还负债1亿多。

转机出现在2000年,该企业得到一笔三峡移民资金,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仍坚定地选择了“我们就好好做榨菜”,并于当年正式启动机械化改造。在组织人员赴德国、日本和韩国考察后,投入2000余万元,引进了中国酱腌菜行业第一条全自动化德国进口生产线,第一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尝到了先进生产技术带来的甜头,我们随后整合了原来的二十多个生产厂,启动新建‘华’字开头的‘龙飞凤舞、富民安康’8个现代化生产厂,全面告别手工作坊式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变。”杨光强说。当时,他也是出国考察组成员之一。

2019年,涪陵榨菜再次迎来一个新的“元年”,中国酱腌菜行业首个数字化生产车间——1.6万吨乌江脆口榨菜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涪陵榨菜产业从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在这个车间内,从原料进入到产品装箱出库,清洗、切分、脱盐、脱水、拌料、充氮包装、灭菌、装箱等十几个工序都在流水线上完成。

“自动化、智能化是榨菜加工业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榨菜行业过去粗放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提升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杨光强说。

不管时代怎么变迁,“品质为王”始终是涪陵榨菜人的初心。近年来,涪陵区坚持“科技兴菜”战略,围绕“科创+”“绿色+”双驱发力,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榨菜产业创新发展,以提升涪陵榨菜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目前,全区41家榨菜生产企业全部进行了技术改良和智能化升级,为传统产业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引领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文/记者 周庆 谭艳华 图/记者 黄河

扫描二维码,看更多内容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