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我和青菜头的故事】海外游子:榨菜是乡愁的解药
日期:2023-03-13
字 号:

李方勇向朋友展示家乡特产涪陵榨菜

“榨菜,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味道,也是同胞相认的最直接的信物。”这是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在他写涪陵的纪实文学作品《江城》中关于榨菜的描述。

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来说,一碟涪陵榨菜就足以唤醒童年的记忆,这种集体记忆也是同胞之间的共鸣,成为华人共同的“乡愁”。

出生在涪陵的旅美华人李方勇这样说:“榨菜是家乡的味道,是萦绕心头的乡愁,也是乡愁的解药。”

今年53岁的李方勇出生于涪陵区李渡街道,毕业于涪陵中学,后来考上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曾在上海医药行业工作。2002年,李方勇远赴美国耶鲁大学,现任职于该校公共卫生学院分析科学中心。

在美国工作生活的20余年间,李方勇始终魂牵梦萦着家乡涪陵。而游子与家乡的连结,涪陵榨菜是一种特别的维系,“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榨菜,放凉拌菜里、下稀饭、做三明治、包馄饨……只要吃上一口榨菜,味道就回来了,就感觉自己好像还没走远。”李方勇说,每年到了青菜头收获季节,青菜头成串地挂在架子上,沿着长江岸边排成队列,是他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风景。

在李方勇的心里,榨菜还代表着一种自豪感。李方勇每次回涪陵再返回美国时,他都会带各种各样的榨菜返程,“我把榨菜送给身边的华人朋友和外国友人,他们都赞不绝口。”李方勇说,在很多华人家里,榨菜是必备食品,榨菜不仅是华人餐桌上离不开的佐餐小菜,更是海外游子难以忘怀的饮食符号。

涪陵榨菜走出国门的奇妙旅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1915年,在巴拿马世博会上,涪陵榨菜与茅台、泸州老窖同时出现,从此,涪陵榨菜开始走上世界舞台。如今,经过一代代涪陵榨菜人的传承和发展,涪陵榨菜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一张靓丽名片。

涪陵区榨菜产业发展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涪陵区有榨菜出口企业9家,全年榨菜产品出口1.66万吨,出口总额1.5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涪陵榨菜在输出中国好味道的同时,还传递着中国美食文化的精神魅力,这种文化自信也体现在李方勇对孩子的教育上。有一次其儿子的作业需要介绍家乡变化,李方勇给他找了三张分别拍摄于不同时期的李渡全景,其中就有江边晾晒青菜头的照片,让儿子和老师、同学分享家乡的发展变化。

“一条小溪从我家门口淌过,门前有一座小桥,河边有两棵枝干飞扬的黄葛树,小街、石板路蜿蜒曲折,偶回梦里,依然栩栩如生……”这是李方勇记忆中的家乡涪陵。文/记者 周庆 图/受访者提供


扫描二维码,浏览更多内容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