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秧田取秧苗
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前后,气温回升加快,降水也明显增多,这个时候最适合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这两天,涪陵区的机插秧工作也全面铺开。
在涪陵区龙潭镇龙腾社区的水稻种植基地,数百亩水田已经平整完毕,一排排大钵体毯壮秧苗长势喜人,绿油油一片,宛如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地毯,村民在田间忙着移栽秧苗。
村民使用插秧机插秧
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任浩淼告诉记者,今年基地首次采用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新购了两台插秧机,全面启动机械化插秧。他说:“以前人工插秧,每人每天只能插秧0.4亩左右,现在换上机插秧每台机器每天插秧15亩。在成本方面,人工插秧为每亩100元,机插秧为每亩50元,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还节约了成本。”
据了解,涪陵区今年发展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首次大范围推广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插秧3万亩,眼下水稻移栽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预计五月底全面移栽结束。
区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和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涂筱第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投入插秧机895台,同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村社田间地头,指导大钵体机插秧。通过采用大钵体技术,实现秧苗早发快生,减少病虫害发生,每亩产量可提高10%以上,实现机械化耕种收一体,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夏雷)
谷雨前后种瓜忙
工人正在种西瓜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4月17日,在涪陵区荔枝街道方坪村西瓜种植基地,几名工人正忙着种西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绷线确定行距窝,有的用锄头挖好种子窝,有的撒西瓜种,有的则用喷雾器为其浇水,大家配合默契、辛勤劳作,绘出一幅春日田园种瓜图。
方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廖晓勇介绍:“我们根据方坪茶旅融合2A级景区发展的需求,流转了200亩土地,其中100亩用于种植甜玉米、50亩用于种植西瓜、50亩用于种植丝瓜,不仅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丰富景区的旅游业态。这一模式在方坪村推行只是一个试点,今后还将向周边的6个村进行推广,争取携手并进,助力乡村振兴。”
方坪村一组村民郑周孝因父母年迈多病,无法外出打工。他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不仅方便我照顾家里的老人,还能把家里的农活一起干了,顾家、挣钱都很方便。”
2021年初,荔枝街道梓里片区包括方坪村在内的7个村,联合成立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重庆市梓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通过该公司这一平台已经形成“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产业布局,包括以方坪茶、桑果、方竹笋、反季节有机蔬菜、桑叶鸡等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业,以提取植物精华液生产桑叶面、葛根面、银杏面的加工业,以方坪茶茶旅融合、荷香山水田园综合体验区、平安戏水垂钓游玩区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业。(记者 袁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