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记者走近多个领域的劳动者们,记录下平凡的他们创造的不平凡,向这些可爱的劳动者们致敬!
页岩气田工人用坚守诠释奉献
“分离器的计量孔板一定要定期清洗,如果被污物堵塞会影响正常测量。”
“气温增高,设备连续运转,要加强检查和维保工作。”
“最近雷雨天气频繁,要随时留意,注意防雷、防山体滑坡。”
……
王周杰(右)向工作人员检查维护设备
5月1日,在涪陵页岩气公司焦页89号集气站,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采气工程管理部主任王周杰一边对生产设备进行巡检,一边叮嘱站点工作人员。
值班、巡站、处理问题是王周杰的工作日常。他说,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涪陵页岩气田生产平稳有序。
“五一”期间,在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近2000名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只争朝夕忙生产,用行动诠释劳动之美。
“对于气田人来说,节假日更多意味着坚守与奉献。”王周杰说,目前公司处于改革调整期,加之生产任务繁重、产量形势严峻。让人感动的是,很多员工都主动选择了留守岗位。
2023年涪陵页岩气田要确保70亿立方米稳产工程稳中有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确保采气任务顺利完成,涪陵页岩气公司抢抓全年生产主动权,加快运行节奏,为完成全年产量任务赢取主动、夯实基础。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已投产气井744口,日产气量2000万立方米,可满足4000万户家庭的每日生活用气。他们的坚守换来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为节假日高峰期的天然气保供添足了“底气”。(记者 喻文萱 刘雷)
大桥建设者节日奋战抢进度
“五一”假期,在涪陵各重点工程一线,建设者们仍坚守岗位抢抓进度,全力以赴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按期完工。
4月29日,在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项目6号主塔施工现场,多台大型机械、几十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这里正在进行主塔承台底层的钢筋绑扎。蓝义忠来自四川,有十几年的建筑行业从业经验,长期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娴熟的手艺,像这样的钢筋绑扎作业,他一天要重复6000多次。整个承台底层建设要绑扎的1964吨钢筋,都是蓝义忠这样的工人用双手和汗水完成。
工人们在绑扎钢筋
中午时分,“全副武装”的蓝义忠汗如雨下,他说:“进入工区,必须戴安全帽和手套,热起来的时候真是汗水直淌,衣服都湿完了,但是看到工程一天一天的变化,感觉值得。”
渝万高铁站前7标段项目经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五一”期间,项目部全体人员在位在岗,采取24小时轮班制,抢抓施工进度,加快6号主塔承台的建设。目前,钢筋绑扎已经基本完成,为后续主塔塔柱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有着四个“世界之最”称号的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是渝万高铁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及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中堆水道内,总长度为1410米,公路部分主桥长度为1056米,桥梁主跨为608米,建成后将作为渝万高铁与涪陵区绕城高速李渡至新妙段共用的公路与铁路两用跨长江大桥,届时,重庆至万州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重庆至涪陵的通行时间只需15分钟。(记者 夏雷 蒋欢)
网红摊主逐梦前行
一外负责包饼、摊饼,一个负责烙饼、装饼、直播……每天一早一晚,90后创业夫妻肖亮和李晓霞的网红葱油饼摊,会准时出现在涪陵温泉城坝子。
李晓霞和丈夫肖亮一边出摊一边直播
晚上6点多,葱油饼摊前已围起了一圈食客,都等着葱油饼出炉,铁锅里滋滋冒油、又大又圆的葱油饼让人垂涎欲滴。肖亮拿着夹子快速翻动,肖亮的妻子李晓霞在一旁上演“快手”。只见她从盆里捞出一坨发好的面,往案板上一放,麻利地分成六七个面团,再从馅料盆里抓出一把香葱猪肉馅放进面团,卷几下再扯几下就包成了“包子”,然后再一个“包子”拍二十下就摊成一个饼,往油锅里一放,又开始下一轮包饼……
“才开始出来摆摊卖饼时,全身酸痛,特别是每天摊饼,双手捶打次数太多,感觉手都不是自己的了。”李晓霞说,现在已经习惯了,只要自己做的葱油饼受到大家喜欢,就证明自己的第二次创业是成功的。
李晓霞和肖亮原来开了一家烤鱼店,同时经营卤菜。随着两个孩子长大,为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一点,夫妻俩决定第二次创业,于今年2月开始摆葱油饼摊,每天早晨6点和下午5点40分出摊,一天卖饼300个左右。
夫妻俩开始了披星戴月的工作模式,每天凌晨3点起床发面,晚上9点左右才回家,把白天的休息时间留给孩子。“我们的梦想就是努力挣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李晓霞说。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对90后创业夫妻,怀揣梦想,逐梦前行,踏实而笃定。(文/记者 周庆 图/记者 何乾健)
年轻女肉贩的坚守
一份平凡的工作能做多久?一份平凡又辛苦的工作能坚持多久?
石敏拆解猪肉
4月26日清晨5点,涪陵城南门山新生菜市场开市,肉菜贩们赶在第一批客人到来之前,忙碌地做着准备。石敏在这个市场里经营着一家肉摊,20岁从父亲手中接过这门生意算起,至今已是第十四个年头。
到达菜市场后,石敏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拆解屠宰好的两头猪。她手起刀落间,一块块猪肉就分切好了,再挂上货架等待顾客挑选。石敏动作麻利,三十分钟就拆解完了两头猪。
在菜市场像石敏一样的年轻人比较少见。石敏说:“其实很多年轻人,哪怕工资低点,只要稳定,都不愿意来卖猪肉。”记者追问:“那你为什么还干这个?”石敏略显羞涩道:“我父亲就我一个孩子,我不干,家里就没人能干了,我不想父亲手艺丢掉。从我记事起就和猪肉打交道,我拆猪还是他手把手教我的呢。”
尽管干了这么多年,石敏有时候仍会觉得力不从心,一扇猪肉一二百斤,光靠她自己难以搬动,多亏其他摊贩好心搭把手。客人多时,石敏还会叫上堂姐帮忙。对于石敏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最困难的还是觉不够睡,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父亲,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从卖猪肉以来,石敏一直保证每天只卖检疫合格的新鲜猪肉,只选择安全可靠的进货渠道,力求让每一位顾客都吃得放心。(文图/记者 陈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