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焦页34号平台,记者见到了一件稀罕事——与以往不同,平台里没有采气树的身影,可在密实的铁栅栏盖板下,该井正静悄悄地在地下采气。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把采气树移到地下,从而节省了地上采气树的占地面积。
为什么要让采气树下地
采气树是气井地面井口装置的俗称,连接着气井油管、套管和地面工艺设备,在气田十分普遍。由于这些井口装置由多根管道交会,立在地面上两三米高,排列整齐,远远看去像树一样,员工称这些井口装置为采气树。
涪陵页岩气田为何要让采气树从地上“钻”到地下去呢?原来,涪陵页岩气田地处重庆市武陵山系的崇山峻岭间,平地稀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近年来,为了提高采收率,实现更多储量动用,气田开展三层立体开发调整,即在原有的井工厂、丛式井布井模式基础上,实施了老采气平台新钻、扩边、加密布井等多轮次“上岗”计划,将小型丛式井组发展成大型丛式井组。
在已投产的老采气平台打新井,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井场上的采气树占据了一定空间,无法在同一横排方向进行钻井施工,一棵采气树影响了一排丛式井。
能不能让采气树隐身地下,“礼让”钻井施工呢?技术人员萌生了这种大胆的颠覆性设想。
采气树下地系全国首创
去年以来,涪陵页岩气田坚持工程地质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作业理念,组织工程、地质、气藏管理等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进行多轮次技术论证,在确保采气安全的情况下,决定采取两步走方式把采气树移到地下。第一步是在钻前施工时就把地下的方井深度加深,也就是把采气树“种”低一些。第二步是优化采气树设计,根据现有气井压力情况,取消了两个采气阀门,优化了现有的阀门组合,尽可能地降低“树干”的高度,并形成统一规范,使采气树与地面持平,盖好盖板后,采气树不再露出地面。
这样一来,看似一整块平地,却暗藏玄机,气井在地下采气,地面上依然可进行钻井施工,互不干扰。焦页34号平台今年已迎来了第五轮扩建,原平台有8口气井,今年要新打4口中部气层井。技术人员事先对焦页34-Z2HF井开展了方井下沉和采气树工艺优化,为它的新邻居——4口中部气层井腾出钻井施工位置,顺利实现与采气树同排钻井,在平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腾出4个井位。
“把采气树栽在地下,这在全国页岩气田是首创,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结合各项数据测试结果,从安全、技术、操作可行性、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计算和优化,终于成功让采气树隐身在地下,从而节省占地面积,打出更多的气井。”江汉油田油气产能建设管理中心副经理王立文说。
“采气树在地下,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井位,我们平移井架、吊装各类钻杆、安装钻井设备时方便了很多,施工时可以放开手脚了,非常有利于井场的交叉作业施工。”正在焦页34号平台进行钻井施工的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一公司70231JH队队长贺军说。
目前,该中心已在52个平台203口井实施了方井下沉和采气树工艺改造,单次扩建最高可节约钻前工程施工费用400万元,缩短产建周期40天,累计节省土地572亩,相当于省下了53个标准足球场,为后续气田同平台多轮次立体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戴莹 骆洪锋 邹成 记者 喻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