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心理讲师进校园 帮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日期:2023-10-12
字 号:

孩子们参加心理健康课堂学习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为了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共青团涪陵区委特别组织了“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沙龙,帮助大家做情绪的主人。

10月9日下午,涪陵城七校白鹤梁校区,涪陵区12355青少年服务站的心理讲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课。“情绪你比我猜”“情绪抓抓乐”……在一个接一个的互动小游戏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喜怒哀惧的情绪变化。随着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也知道了情绪的基本类型,了解了情绪管理的方法,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收获满满。

学生邱煜涵说:“我觉得这堂课很有趣,老师带我们玩游戏,讲解了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我们不能控制明天,但是我们可以过好快乐的每一天。”

学生曾彦鑫说:“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很大,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情绪是开心的时候,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我们的心情十分愤怒,做事情就会做不好。所以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要让情绪来控制我们。”

现场还开展了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大家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实际困难。据了解,自2022年“心·希望工程”启动以来,共青团涪陵区委聚焦青少年心灵培育、心智教育、心理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近200场,覆盖青少年11000余人次,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条件。(记者 蒋欢)

□新闻纵深

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精神卫生专家这样提示

今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精神卫生专家指出,由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在面临学业压力等问题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呵护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早干预、早治疗,孩子“心结”才能打开

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叶海森介绍,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凸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3万多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需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

“家长一旦怀疑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要高度重视,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诊治。”长沙市中心医院心理治疗门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伟说,一些家长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异常表现,需要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早干预、早治疗,才能打开孩子“心结”,治好他们的“心病”。

孩子心理问题常有行为异常的“先兆”

“不少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会有行为异常的表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专家高雪屏提醒,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或异常行为时,需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观察孩子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是否顺畅,孩子的情绪是否稳定。如果孩子出现反常行为、异常行为持续两周以上,应向老师寻求帮助,同时到医院进行评估。

叶海森分析,养育方式粗暴、家庭气氛压抑、亲子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加剧儿童、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一些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家庭中长期感受到被苛责、忽视,感受不到关爱,导致抑郁情绪得不到排解。

叶海森接诊过不少患上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多愁善感、自卑孤独、任性偏激、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甚至会与家人发生对抗和冲突。

建立多向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与他们生活环境有关,而他们的心理康复,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配合。

湖南省脑科医院院长周绍明建议,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多措并举,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多向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以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赵伟建议,父母多陪伴孩子,为孩子创造轻松、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多苛责孩子,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对孩子的成长与表现给予理解、鼓励和支持。

叶海森建议,要为学生进一步减负,增加体育课、心理教育课,不让孩子超负荷用脑,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新华社长沙10月9日电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