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卡涞生产车间
生产一个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电池箱上盖要多久?11月3日,记者到位于涪陵高新区鹤凤大道的重庆卡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卡涞)探访。该公司采用高压RTM工艺,经过织物开卷、切割、置入模具、预成型、预制件置入模具、树脂注射、固化成型、开模等工序,完成核心工艺仅需3~5分钟,一个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电池箱上盖便诞生了。如此高效的生产速度不仅体现了“涪陵卡涞速度”,还彰显了企业创新活力。
开拓新领域 研发新产品
生产车间里,物流机器人按照规划路线托举着预制件自主穿梭,随着6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每隔3~5分钟,便有一个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电池箱上盖生产而成。
传统的复合材料作为“贵族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使用,可能要五六个小时才能生产一个部件。该公司通过高压RTM工艺,核心工艺生产节拍降至3~5分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高压RTM工艺是重庆卡涞生产工艺中最关键工艺之一。重庆卡涞的母公司杭州卡涞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抢抓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机遇,聚焦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创新与应用,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在全球率先将高压RTM工艺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规模应用,并且全部采用国产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设备国产化“智造”。
重庆卡涞采用高压RTM工艺生产的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电池箱上盖,不仅减轻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整体重量,还具有轻质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腐蚀、阻燃防火、可设计性强、易成形等优良性能,能更好地保护动力电池,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响应时代号召 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2022年底,重庆卡涞作为涪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配套生产企业,是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入选重庆市经济信息委《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创建名单》。
重庆卡涞作为涪陵区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企业、涪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链主企业、涪陵“招引一个链主,带动一个产业”标杆企业,积极融入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与重庆华峰、联洋、幄肯新材料等公司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开展产业协同创新,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乘用车碳纤维车身结构零部件及分总成、商用车复合材料等轻量化零部件。
目前,重庆卡涞一期6条生产线已经全部投用,今年底有望实现满产,年产能将达60万件。二期拟建设24条生产线,年产能240万件,计划今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底完工,2025年初有望投产。重庆卡涞一、二期总投资约10亿元,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300万件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年产值预估达20亿元。
重庆卡涞将秉承“智能+”“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涪陵“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有效应用先进材料形成高性能纤维复材,并终端配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带动产业链上所有环节共同提升。同时,持续有效衔接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客户群,努力实现高性能纤维复材产业链本地化配套,助推涪陵加快构建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文/记者 冉富月 图/记者 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