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川渝联合申遗 记者古道寻踪
日期:2023-11-21
字 号:

诗仙李白曾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作,但在唐朝,其实早就有了入蜀的官道。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相关学者的考证判断,天宝年间,巴蜀地区给杨贵妃提供荔枝的起点是涪州,也就是现在的涪陵。近日,记者前往涪陵区百胜镇回龙村,实地探寻荔枝道,感受“蜀道之难”。

荔枝道石阶上的踏痕证明它曾是经济往来的交通要道

初冬,暖阳乍现。记者在百胜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汤建明的带领下,来到了名为铜岩溪的深山,沿着山间小路步行了大约20分钟,不远处,一方石刻映入眼帘。

“‘涪州通濟里’,我们当地人是这样读的,现在认为,‘濟里’大概就是我们连接长寿区的一个地名。”汤建明介绍,“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里写有‘正统二年丁巳六月冬’,这就是非常明确的时间标志,就是说明朝的时候就在互通往来了”。

继续前行,林深通幽处,一条遗存比较完整的青石板路出现在眼前。

“涪州通濟里”石刻

“你看……”汤建明指着青石板介绍道,“每一块石板都是两边突起、中间凹陷,这是长年累月人踩马踏留下的痕迹,路边时不时还有人造的马槽,这些都可以说明这就是当时经济往来的交通要道”。

漫步青石板路,仿佛还能看见“驿传荔枝”的身影、听见马儿的急蹄……传说,当时的荔枝道,30里路设一驿站,换人换马不换物,3~7天就能将荔枝运送到长安。

“这条路上石刻、石碑、碑文有很多,村里面不少老人以前都见过,只是现在被植被遮盖了,已经找不到了……”汤建明遗憾地说。

据史料记载,事实上,这条入蜀官道早已存在。在三国时代,作为军机要道它曾闪烁刀光剑影;到了唐代,它因荔枝贡京而繁盛;明清时期,它更是发挥着重要的贸易往来、南北交通作用。近年来,随着相关专家团队实地走访考证,荔枝道的总体身姿、具体走向已被较为完整、详细地勾勒出来。

涪陵方志馆存有大量荔枝道相关史料

“经过考证,荔枝道大概是从涪陵出发,经过垫江、梁山、达州、万源进入子午道到达长安。”涪陵区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冉瑞曾对荔枝道作过系统的研究,他说,“荔枝道不仅仅只是运载荔枝的功能,还有军事以及物资运输的功能,它把中原王朝与涪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说明在唐朝的时候涪陵就是一个物阜民丰的地方。”

由于荔枝道指向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峡江地区,因此,在从关中越大巴山到四川盆地的蜀道系统中一直是独特的存在,而整个蜀道系统还包括金牛道、米仓道等诸多路线。目前,川渝多个市、区已启动“蜀道”联合申遗工作,探寻川渝之间深厚的历史联结,以文化之力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涪陵区文化旅游委申遗办负责人代川表示:“蜀道申遗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我们将启动蜀道荔枝道涪陵段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积极融入川渝联合申遗‘朋友圈’,努力争取‘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支持,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价值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真正让荔枝古道成为涪陵区又一张靓丽的文化遗产名片。”(记者 蒋欢)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