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苦练内功 传承传播好白鹤梁文化
日期:2023-12-18
字 号: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梁上的题刻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目前该遗址拟与埃及的尼罗尺石刻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提升软实力 讲好白鹤梁故事

“白鹤梁是长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米,梁上题刻记录了从唐广德元年至今1200余年间的枯水水位……”每个到过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游客对这段介绍都不陌生,这段浓缩而精炼的解说词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讲解员历经数十次反复锤炼和打磨的结果。今年以来,该馆在以小组形式定期召开讲解员“互帮互助”讲解研讨会,对讲解词进行再提炼和再打磨的基础上,还对白鹤梁题刻的故事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提升,至今已开展讲解员“互帮互助”讲解研讨会12期。专题开展了2次“增措施、提质量、树形象”讲解服务质量提升会,旨在提升全馆整体服务质量。

不仅如此,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更是专注于人才的培养。今年以来,选派讲解员40余人次参加涪陵区导游服务技能培训班、三峡移民红色基因宣讲人员培训班、第四届全国红色讲解员大赛重庆选拔赛、重庆市“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红色精神”讲解员专题培训班等,通过开展一系列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提升讲解员的服务质量。

讲解员严紫心说,博物馆是保护、传承、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与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我作为一名讲解员,不仅要讲好白鹤梁的故事,更要给国内外游客传播好白鹤梁文化,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事业中,当好历史的发声人,传播好五千年华夏文明。”

提升硬件设施 传承好白鹤梁文化

文物保护要与时俱进。为原址保护白鹤梁题刻,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白鹤梁题刻是三峡水库淹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最终采用“无压容器”原理,原址修建水下博物馆的方案。从2003年到2009年历时7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最终建成,为我们原址保留了“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目前,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一层为接待及功能转换空间,设咨询接待区、序厅、尾厅、水下参观等候区、纪念品售卖区等区块。二层为陈列展示空间,分为第一单元《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第二单元《长江水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第三单元《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第四单元《三峡明珠——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时空穿越。在水下参观廊道,游客可以通过观测窗近距离看到在“无压容器”保护下的原址原貌白鹤梁题刻。

“作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它的运行和管理难度都比较大,我们需要定期对它进行维护。接下来,我们计划对博物馆展陈进行提档升级。”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介绍,这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白鹤梁题刻,也可以更好地向游客传播博大精深的白鹤梁文化,同时这也将为新建中国水文博物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还通过与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合作,建成白鹤梁题刻文物本体和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完成了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实现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确保保护体安全健康运行。

接下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将立足白鹤梁题刻的资源优势,从不断提升在国内外组织中的活跃度、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加大在民间文化、国际媒体、国际赛事展览中的交流互鉴等方面,持续向外界推介涪陵白鹤梁文化,不断提升白鹤梁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记者 袁晓露)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