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展示战国青铜柳叶剑
强化文物保护,夯实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践行,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内容,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战国青铜柳叶剑,是涪陵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也是巴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柄战国青铜柳叶剑,一探这一国家一级文物的奥秘,感受文物承载的巴渝文化厚重底蕴。
1993年11月一个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深夜,涪陵小田溪巴王陵的泥土中,一点点寒光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当考古人员将这柄青铜剑发掘出土的时候,人们没有想到,历经2000年岁月,这柄剑并没有被时间埋没,依旧诉说着昔日的荣光。
战国时期青铜柳叶剑
经考证,这柄青铜柳叶剑是战国时期的产物,剑长58厘米,通宽5.3厘米,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目前发现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青铜柳叶剑。涪陵区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李振文说:“这柄柳叶剑是我们的镇馆之宝。经检测,剑身使用了镀铬工艺,出土的时候依旧散发着眩光。”
值得一提的是,这柄战国青铜柳叶剑制作精良,工艺超前,纹饰内涵也远远多于其他柳叶剑,剑身保留有手心纹、“王”字纹、虎纹、船形纹、菱形纹、鸟纹等多种纹饰,使用者无疑是巴人部落王侯级人物。其中最特别的是手心纹,以手和心脏作为主要元素,是巴人特有的一种纹饰,抑或“巴蜀图语”,是代表巴人善武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这些纹饰不仅美观,更是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资源,为我们解读当时文化、信仰、社会结构提供了珍贵的线索。(文图/记者 冉冉 陈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