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志愿者在“渝馨家园”为特困人员包饺子
特困人员是我国现阶段最困难、最脆弱的人群,如何给他们兜好底,实现“应养尽养”?2023年,涪陵区将“特困人员服务能力完善”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推进,一批“渝馨家园”相继投用,持续增强特困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特困人员在“渝馨家园”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
近日,记者走进涪陵区马鞍街道双溪社区“渝馨家园”,社区居民志愿者正围坐在一起为特困人员包饺子,他们一边包饺子,一边分享生活趣事。当香气四溢的饺子端上桌,特困人员的心被甜蜜的幸福感包围着。
社区居民在“渝馨家园”借用助残器具
这个“渝馨家园”于2023年9月建成投用,目前共注册129名残疾人。约50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温暖食堂、文体活动、心理咨询等多种功能室,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民生保障、文化休闲、心理咨询、助行器械借用等服务。在这里经常借用轮椅的社区居民傅孝涛高兴地说:“这里离家距离很近,借用轮椅、拐杖很方便,让我们残疾群体感觉到十分安心。”
对特殊群体而言,就业不仅关乎他们的生存发展,更是他们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荔枝街道“渝馨家园”依托涪陵区结绳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帮助残疾人学习结绳制作手艺,就近实现就业。
残疾人徐世芳(右)学习结绳技艺
走进培训学校,残疾人徐世芳正在专心地制作结绳,左缠右绕,前挑后压,很快便完成了一条精美的手链。她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结绳培训课程的学习,目前每个月都能够承接几百条结绳订单。“现在我每个月可以得一千多元工资,收入很可观,我很满意,很高兴。”说起这份工作,徐世芳脸上洋溢着笑容。
涪陵区结绳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副校长李学敏介绍:“针对残疾人开展的专场培训已完成10期,共培训1000多人,目前有150多人在承接订单,他们的年收入能达到两万余元。‘渝馨家园’的帮助让残疾群体实现灵活居家就业。”
2023年,涪陵区投入99万元建成8个“渝馨家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日间照料、技能培训等近20项个性化服务,让特困人员“安养”“乐业”。此外,涪陵区还建成了罗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区儿童福利院大楼;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综合楼也启动建设。这些扎扎实实的举措,正全力托起特困人员的“幸福梦”,让他们更清晰地触摸到生活的幸福质感。(文/记者 严文霜 蒋欢 施露 实习生 赵杰 陈思 图/记者 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