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主建筑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赓续历史文化,把深沉而厚重的文脉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在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那些属于世界榨菜之乡的记忆,属于榨菜的传承故事便跃然而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记忆的长河,穿越回到旧时光,探寻榨菜里的“涪陵故事”。
打卡“邱家大院” 寻根榨菜起源
斑驳的石板路,古朴的木楼,迎风矗立的黄葛树,尘封在角落的榨菜坛……走进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旅行,不由得想象着当年生产制作榨菜时的热闹场景。
这里就是曾经的邱家大院——涪陵榨菜创始人邱寿安故居,是中国榨菜发源地。
邱寿安塑像
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位于崇义街道红光社区5组,入口处便是文化廊厅,“种撒白露间,移栽寒露田。经冬蕴采厚,春获翡翠千……”浮雕墙上的谚语让人回味悠长,关于榨菜源头的“记忆”便从这里打开。
一路往上,首先经过的就是“涪陵榨菜”印章地标,随后来到邱家下院,即原来的邱家榨菜作坊,也是整个邱家大院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物,经修缮后,现在是涪陵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馆,生动地还原了传统风脱水榨菜“三腌三榨”的制作流程。踏着上百年的木楼梯,楼上楼下沉浸式体验,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看到了工人挑着一篓篓手工榨菜去码头上船的情景……百余年前,涪陵榨菜就是从这里走出涪陵,销往湖北、上海等地,打开了国内市场。
再爬一坡石梯,就到了邱家上院,也是原址复建的邱寿安居家生活区,在这里可以了解到邱寿安的经商之道和良好家风。
最后就是榨菜历史记忆馆的另一个核心参观区域——涪陵榨菜历史文化综合厅,“榨菜之源 飘香百年”赫然醒目,这里用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旧物件、老照片和视频,展现了经时光沉淀,涪陵榨菜商品化百年发展历程。以时间为线,串起了涪陵榨菜发展之源、创制之始、商业之路,记录了榨菜商品化成熟发展、稳定发展、变革运营、扬帆远航等几个重要时期,以及守正创新、秉承匠心、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这里就是一本“活”起来的涪陵榨菜历史书,生动耐读,让人心生自豪。
留住乡愁记忆 凝聚奋进力量
“记”邱家大院生产生活,“忆”涪陵榨菜发展历史,助力榨菜文化传承保护,守好涪陵历史文化根脉,是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的建设初衷。
涪陵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馆
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以邱家榨菜作坊遗址为依托,通过对上院遗址复建、新建综合展厅、室内布展、周边环境整治,打造一个集榨菜种植、加工、参观、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山水田园农家。整个项目占地约15000平方米。
在推进建设中,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从设计、施工、装饰、布展等环节,均由涪陵文史专家和榨菜文化专家全程参与把关,确保最大限度体现“原汁原味原生,真人真事真情”,活态展现榨菜文化,场景再现原乡意象。
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作为中国榨菜之乡的地理标识,不仅是旅游打卡地,还将成为独具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馆内分为入口风貌展示区、文化核心游览区、老宅风情休闲区和农耕生活体验区,让游客沉浸在“城市中的乡村,闹市中的静土,记忆中的老家”中国乡村画卷之中。
“涪陵榨菜不仅是一碟咸菜,它是涪陵人舌尖上的乡愁,也是海外华人的思乡菜。记住过往,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建设打造好榨菜历史记忆馆对传承和弘扬榨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涪陵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榨菜历史记忆馆以涪陵榨菜的根和魂为定位,不仅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心灵憩园,更是一个寻根问祖、启迪智慧、激发热情、增强信心的精神港湾。
如今的涪陵榨菜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青疙瘩”变“金疙瘩”,榨菜产业成为涪陵全面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产业,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榨菜产业创新发展。构建绿色生态制造链条,集智能工艺生产、大数据高效管理、和谐生态环境、特色工业旅游于一体的“中国榨菜城”正在加快建设中……涪陵榨菜在不断注入活力,焕发新的生机,但每一次出发,都未曾忘记来时的路。(文/记者 周庆 图/记者 何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