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左三)为村民讲解红豆杉的保护知识(资料图)
核心提示:“‘生态环境资源虽然不会说话,但不是所有罪恶都会沉默。’我是一名长江生态检察官,使命就是做好生态环境资源的代言人,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一江碧水和两岸青山,让一切向生态环境资源伸出‘黑手’的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这是涪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李姣信奉的工作准则。最近,她又被评为第九批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从检察官到‘学雷锋标兵’,虽然身份变了,但这份扛在肩上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却不会变。”李姣说。
一直以来,她坚持一体化履职,凝聚生态保护合力,做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忠实“守护者”,用爱心、真情和智慧做守护公共利益的生态卫士、依法能动履职的长江生态检察官,以及维护群众利益的“解语花”,破获了一大批生态环境资源案件,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创新建立检察机制,有力增强了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
李姣,现年35岁,是一名共产党员,现任重庆市环境资源犯罪检察团队副组长、涪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从事公益诉讼工作6年来,她先后获评首届重庆检察机关“红岩先锋·最美女检察官”,连续两年被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公安局联合评为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先进个人,先后入选重庆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专业团队”“环境资源犯罪检察团队”。
为珍稀植物代言
红豆杉有了“护身符”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的“天然活化石”“植物大熊猫”。
2021年2月,涪陵区同乐镇雪峰村村民徐某擅自采挖了8株野生红豆杉,栽植到自家的房前屋后。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至涪陵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李姣等人在办案中了解到,雪峰村集中分布着一批珍贵的野生红豆杉,但都处于无标志、无标识、无警示的状态。在近4个月里,雪峰村和附近的青羊镇群英村就有11位村民存在非法移栽野生红豆杉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李姣联合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到案发地发起多场主题院坝会,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不仅如此,他们还与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走遍存在相关问题的乡镇,为野生红豆杉的有效保护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同乐镇雪峰村村民邱华碧说:“现在我们都知道红豆杉的果子不能去摘,红豆杉树更不能去移栽,并且我们还有无偿保护它的责任与义务。”
2022年3月,在重庆市检察院的指导下,涪陵区检察院向区林业局送达了一份保护野生红豆杉的检察建议书,建议其建立全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分门别类完善保护台账,设立醒目易懂的保护标识,与高校、其他行政机关加强协作配合,创新开展普法宣传等。
如今,涪陵区已发现的野生红豆杉植株都有了保护标识,野生红豆杉集中区域采取立牌保护,直径40厘米以上的野生红豆杉则实行挂牌保护,7个乡镇共挂牌31株、立牌14个。同时,涪陵林业部门已与西南大学专家团队合作开展全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逐步建立相关保护台账,充分发挥林长制、生态护林员属地管理、网格化管理优势和作用,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林长制统一管理。
除此以外,李姣积极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承办的案件先后被评为全市典型案例15篇,创新建立的人文生态检察机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其承办的何某某等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推动复垦耕地6000余平方米,先后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案也获评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典型案例。李姣承办的就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保护发送检察建议案件,推动全区挂牌保护野生红豆杉40余株,联合8家单位建立全市首个《南方红豆杉协同保护机制》,获评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
推行“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
守护一方水清河畅
日前,李姣通过“涪陵水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发现碧溪河斑竹断面监测点处有预警,初步判断水质有异常,随即向区河长办反馈相关情况。区河长办工作人员立即与区检察院检察官赴现场查看,发现碧溪河岸线长600米的河面被大量水葫芦覆盖,水质检测显示化学需氧量等多项指标不达标。
碧溪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水质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长江的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安全。覆盖水葫芦段河道在珍溪镇境内,这一带的水葫芦泛滥不仅影响了水体自洁能力,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其植株死亡后沉入水底又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不仅如此,它还会对行船、防洪等方面产生安全隐患。
阻止水葫芦蔓延并彻底清除成为当务之急。经过讨论,涉及方决定启动公益诉讼来快速解决问题,由区河长办联合区检察院召集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及属地乡镇相关负责人召开诉前磋商会,确保责任明确到人,同时邀请西南大学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专家团队,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和长效预防方案,限时消灭水葫芦。会后各单位凝聚整改合力。随后,珍溪镇相关工作人员对水葫芦进行人工打捞、无害化处理,同时在河段下游设置拦截网,并定期安排专人加强河道日常巡查管护,实现长效治理。
6年来,李姣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类案件244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0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件。共督促整治消落区面积260余亩,推动复耕土地面积300余亩,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万余株。促使犯罪嫌疑人主动缴纳生态修复金60余万元,增殖放流50万尾鱼苗。
李姣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累计向靠近非法捕捞犯罪频发地的群众定向发送手机预警提示短信150万条,全区非法捕捞犯罪率下降15%。创作微动漫《长江江团历险记》被农业农村部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评为2021年长江水生生物修复优秀案例;短视频《我们都有一个朋友》获评2023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原创作品四十佳”,使得涪陵区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类犯罪率逐年下降。多年来,她坚持送法入乡村、社区、校园、学校、企业,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有力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
李姣说:“为江河‘把脉’、为山峦‘疗伤’、为蓝天‘问诊’,守护巴山渝水,这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我将坚守为生态环境资源代言的初心,继续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方面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和贡献,无愧于‘学雷锋标兵’这块金字招牌的使命和担当。”(记者 袁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