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福地 神奇涪陵 记者 黄河 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将涪陵榨菜等“重庆宝贝”带到了北京。轻盐榨菜、柠檬味榨菜、荔枝味榨菜、菠萝味榨菜、芒果味榨菜……颠覆传统印象的涪陵榨菜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涪陵“世界榨菜之乡”的美名更加响亮。
早些年,提到涪陵,更多人首先会想到涪陵榨菜、“世界榨菜之乡”。
但现在,“美好涪陵,岂止榨菜”。坐拥长江与乌江黄金水道的涪陵,承袭千年文脉,拥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和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乌江门户、巴国故都,更是产业强区、创新高地。
2023 年,涪陵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增速达8%,增速列全市区县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70亿元,全市区县第三。 涪陵正立足经济大区、制造业大区、水运大区、产业承接转移大区、页岩气大区、文化大区“六个大区”特色优势,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支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长江经济带沿江绿色发展轴重要节点、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等“四个作用”,加快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推动实现“十百千”产业和经济量级,努力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勇挑大梁、争当排头兵。
经济大区 前景广阔
2023年,涪陵区规上工业产值2471亿元,列全市第二,工业增加值771亿元,居全市第一,制造业占GDP比重达36.7%,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
工业是涪陵立区之本、强区之基。涪陵拥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块金字招牌,形成以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为承载,以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六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汪媛颖 摄
涪陵工业18朵金花竞相绽放:一碟菜(榨菜集团)、一包烟(涪陵卷烟厂)、一盒药(太极制药和葵花药业)、一瓶水(娃哈哈)、一袋肥(中化涪陵和建峰化工)、一锭铝(国丰实业)、一个件(三爱海陵、万丰奥威、美心翼申)、一股气(中石化涪陵页岩气)、一辆车(鑫源汽车)、一艘船(川东船舶和泽胜造船)、一袋新材料(华峰新材料和万凯新材料)、一桶油(重庆一德和中粮油脂)、一卷薄板(攀华板材和万达薄板)、一个结构件(新铝时代和卡涞科技)、一块动力电池(吉利电池、赣锋锂电、青山瑞浦)、一张电路板(华通电脑)、一支生物制剂(华兰生物)、一套玩具(重庆凯高)。
传统产业底盘稳,新兴产业活力强。涪陵现有亿元级工业企业137户(其中百亿级6户),在沪深上市公司5户,8家企业入选2022年重庆企业100强名单,6户企业入选2022年重庆民营企业100强。近两年,新引进吉利动力电池、赣锋锂电、青山瑞浦、卡涞科技、达新半导体、钱江摩托等153个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超千亿元。
制造业大区 动力强劲
作为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涪陵工业“双百企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数量均居全市区县前列。
涪陵聚焦“兴、新”培育壮大“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壮大以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引领的“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产业承载。
加快沿链聚合,实现能级新跃升。持续壮大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材料产业产值超1200亿元,占全市1/5以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产业集聚青山瑞浦、赣锋锂电、吉利科技等动力电池项目和卡涞科技、联洋新材料等上下游关联企业。
加快发展3个五百亿级支柱产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300亿元,占全市11.6%,页岩气累计产量突破65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持续做优4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榨菜、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超140亿元、115亿元,均居全市第一。积极培育前沿新材料、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等9个“新星”产业集群,推动改革攻坚释放发展新活力。
涪陵坚持“科创+产业”为导向,着力构建“1238”产业科创体系,争创重庆涪陵国家页岩油气及新能源科创产业园,高质量建设慧谷湖科创小镇,引进中科大、北理工、香港科大、华峰低碳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15家。
水运大区 内畅外联
“呜——”
3月30日上午10时许,汽笛声响彻长江两岸,涪陵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发出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该班列满载精己二酸、聚酯切片、汽摩配件等货物,在抵达广西钦州港站后,转海运出口至秘鲁、印度、荷兰等11个国家。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发车 记者 何乾健 摄
龙头港位于涪陵临港经济区,与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隔江相望。龙头港铁路专用线设计年货运量1025万吨,远期2000万吨。首个班列发出标志着龙头港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的全面形成,为企业发展按下降本增效“快进键”,龙头港正式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主通道的集结中心。
扼川渝东出之咽喉,占华中西进之要冲,涪陵是重庆主城都市区连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枢纽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乌江流域通江达海的中转站、重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两大辅枢纽之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去年,全区铁路、公路、水运货运量分别为220.2万吨、5181万吨、3356.4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939万吨,稳居全市第一。
目前,涪陵已有3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通行,另有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在建。龙头港是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常年可抵达的长江最上游港口,具备进境粮食中转运营资格,常态化开行涪陵至广西钦州铁海联运班列,初步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性物流中心。龙头港铁路专用线让涪陵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启新局面,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产业承接转移大区 降本增效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近年来不少企业寻求从东部沿海转移至内陆。涪陵持续优化“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营商环境,强化“懂你”招商、产业链招商。近三年,涪陵引进百亿级工业项目8个,2户企业上榜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9户企业上榜全市百强企业,12户上榜百强制造业企业,11户上榜百强制造业民营企业,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培育百亿级企业6户、市级工业“双百企业”34户、市级领军和链主企业10户,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去年,涪陵高新区成功创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华峰氨纶数字化车间 记者 何乾健 摄
近年来,母公司位于浙江的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涪陵迎来大发展,成为西南重要食品级PET生产企业。落户涪陵仅3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就突破百亿元。
缘何选择落户涪陵?该公司负责人臧红辉说:“我们看重涪陵良好的水运、天然气、电力、劳动力等要素保障能力。在这里,每生产1吨PET的成本较华东地区可减少100多元,这样的降本幅度对企业极具吸引力。”
重庆华峰落户涪陵后,己二酸年生产能力迅速从16万吨提升到150万吨。目前,重庆华峰己二酸、聚氨酯原液、超纤材料、聚氨酯树脂4个产品的产量位列全球第一,另有己二腈等6个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全球四分之一的己二酸来自重庆华峰。”华峰集团副总经理姜曦说。
涪陵的工业发展要素保障齐备,川东电力、聚龙电力并行供电,形成“双电网”“多气源”能源保障格局。正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叫响做亮“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营商环境品牌,成为全市第一家、西部第二家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合格单位。涪陵综保区首次绩效评估位列全国137个参评综保区第75位。
页岩气大区 工业有底“气”
2013年投入商业开发的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页岩气田,引领我国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使我国成为北美之外首个规模开发页岩气的国家。截至去年,我国首口商业开发页岩气井——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HF井累计生产页岩气超过1.63亿立方米,创造国内页岩气井生产时间最长纪录。
充足且优质的页岩气让涪陵工业乃至农业发展都底气十足。“涪陵页岩气甲烷含量高达98%以上,用它作原料生产化肥,产品转化率高,有机质含量高,而且不含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对设备及管线腐蚀小,大幅延长了装置免修期,避免了停车损失,生产效率明显提升。”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付福龙说。
深化页岩气开发利用,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和战略选择。2022年中石化涪陵页岩气从页岩气中提取纯氦气取得重要突破,攻克碳减排催化剂等“卡脖子”技术。
今年初,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东平台5口井完成压后钻井取心工作,5口井累计取心段长1000.51米,刷新单平台压后取心总进尺最长钻井世界纪录。据悉,该气田焦页66-检5井在水平段连续取心进尺达240.2米,水平段心长239.82米,水平段单次长筒取心最高达53.7米,刷新单平台压后取心总进尺最长、单井水平段连续取心进尺最长、水平段心长最长、单次水平段长筒取心进尺最长、水平段取心平均收获率最高等5项钻井世界纪录,标志着涪陵页岩气田压后裂缝区钻井取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
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8975.24亿立方米,累计产气超过650亿立方米,惠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六省两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和2亿多居民,成为“气化长江经济带”行动的重要资源。
文化大区 宜居宜游
涪陵之“涪”,指水流壮阔丰盈;涪陵之“陵”,为攀越四方土山,向上攀登、蒸蒸日上之意。“涪陵”二字,生动描绘了两江环绕、向上向善的一方山水福地。
这里依山傍水、江峡相拥,森林覆盖率52%,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稳定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五年在320天以上,是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武陵山大裂谷“天门洞”索桥 记者 何乾健 摄
今年获评国家5A级景区的武陵山大裂谷景区,集山、峡、林、泉、瀑、崖、洞、潭、溪、坑、缝于一体,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以地球上最古老的“伤痕”——2.5亿年前剧烈地壳运动所致的绝壁裂缝称奇,素有“中国第一动感峡谷”的美誉。长约1500米的青天峡地缝,平均窄度、长度、深度堪称全国第一;全国第二深竖洞万丈坑,已探测垂直深度841米;核心景点铜墙铁壁,由古生代晚二叠纪长兴组石灰岩组成,是天然的化石陈列馆,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国内100个最佳拍摄点之一。
涪陵人文底蕴深厚,已有2300余年的建城史,是巴国故都,孕育了枳巴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等本源文化,拥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易理文化圣地“点易洞”、世界最大地下人工洞体“816工程”等人文和自然胜迹,张载、程颐、黄庭坚、道隆、周煌、徐邦道等历史名人在涪陵留下传奇故事和传世佳作。刘伯承、贺龙、李蔚如、钟善辅、李焕堂等在涪陵开展革命斗争,涪陵是全市7个革命老区之一。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十万涪陵移民在库区内外建立新家园。
近年来,涪陵文旅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3893.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4%;实现旅游总收入333.9亿元,增长28.62%。文旅业正成为涪陵扩大就业、拉动消费、提升形象、提质转型的重要产业,实现示范带动和质效并举的发展追求。
担当使命 充分发挥“四个作用”
历经一次次的蝶变,今天的涪陵正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支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长江经济带沿江绿色发展轴重要节点、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四个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强化涪陵对渝东北、渝东南带动功能”。《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涪陵区“打造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战略支点,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能级,打造辐射周边的活跃增长极”。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市委、市政府赋予涪陵“彰显‘三个重要’的百万人口战略支点城市”定位,明确涪陵是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区”连接“两群”的重要节点,在全市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涪陵建设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支持涪陵建设百万人口规模大城市,给涪陵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涪陵有“团结求实、文明诚信、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城市人文精神。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法治的思维、专业的素养等“六种理念”谋事干事成事,昂扬旗帜鲜明讲政治守规矩对标干、提高站位保持定力务实干、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加油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干、过硬作风过硬本领有效干、团结一心合作共事共同干的“六个干”精气神,敢闯敢干、唯实争先,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进一步提高,战略谋划、发展思路、实现路径进一步提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对涪陵的信心指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涪陵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坚持“科创+”“绿色+”,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科创、开放合作”三个高地和“城乡融合、绿色转型、高品质生活”三个示范区,力争2027年形成百亿企业超10户、上市企业10户,1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0亿GDP,1000亿工业增加值、4000亿工业产值的“十百千”产业和经济量级,以“八张高分报表”的实干实绩实效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勇挑重担、争当排头兵。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生成性学习、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敢闯敢干、唯实争先,推动涪陵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记者 温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