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涪陵好人”胡云昌:穿破云雾的吟唱
日期:2024-05-08
字 号:

胡云昌在签售诗集《纸上山河》

对于“昌”字,学界有一种看法是,它上部从日,下部从口会意(后来“口”字变为“曰”);认为其本义是日出时叫人起床的声音,也是“唱”字的原型。几经演变,现在“昌”字有光明、美好、兴盛、倡导、吟唱等含义。

太阳破云而出,于是呼唤吟唱。这极具诗意的画面恰如“涪陵好人”胡云昌的际遇。

近日,胡云昌的诗集《纸上山河》,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这是他的首部作品,入选诗歌均为获得省级以上的特等奖、金奖、一等奖、二等奖作品。作为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也是2024年第一季度“涪陵好人”获得者,胡云昌的经历吟唱出了自强不息、磅礴向上的生命张力。

云遮得住光

遮不住心中的热望

1974年10月2日,胡云昌出生在重庆垫江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儿时,在一场连续几天不退的高烧后,胡云昌被诊断出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右腿残疾。

看着同龄人跑跑跳跳,自己却一瘸一拐,年幼的胡云昌仿佛头顶有一朵浓得化不开的乌云,遮住了阳光,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他把自己关进心中的孤城,过起“与世隔绝”的日子。

胡云昌在孤城里绕着圈子打转,好在他找到了一生的挚友——阅读。他从各种读物中找乐子。幼时,他几乎看完了能找到的所有读物,包括连环画、故事书、残缺不全的语录,甚至是包挂面的旧报纸。因为右腿残疾,他在求学路上一次又一次遭遇拒绝。他对阅读愈发痴迷,省吃俭用购买各类书籍,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云昌读到一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强烈的共鸣穿越时空、划破天际,震撼了他。从那时起,胡云昌开始偷偷写一些诗句,抒发心中的苦闷与理想。他以《纳兰词》为睡前读物,枕着唐诗宋词入眠。

这段岁月里,他看似依旧在孤城里转圈,但悄然间已经螺旋上升。正如胡云昌诗歌《黄河扎根于我》所写“体外的黄河5464公里,我体内的黄河96000公里。黄河流遍了我的全身,带来人生的汛期,留下一幅精神地图”。

1996年从学校毕业后,胡云昌迫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不得不中断诗歌写作,转向新闻写作(成为涪陵日报社的骨干通讯员)。这一断,就是16年。但他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研读诗歌相关书籍上,因为创作可以暂停,热爱永不休止。河流并未枯竭,它只是在地下汩汩涌动,等待着喷薄而出。

破云而出 

来一场酣“唱”

2012年底,胡云昌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心中那份对诗歌的热爱,让他再次踏上逐梦之旅,重新提笔创作。美满的家庭、丰盈的阅历、经年累月的阅读,还有那深埋心底许久的火热梦想,让他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我端着盖碗茶,混迹于人世/叫一声‘好’,喝一口茶/喉结处的一声‘咕噜’,惊动了台上台下的两个人间……”他的诗《戏楼上的人用脸谱在人间虚晃了一枪》被纳入一组诗参加《星星》诗刊办的诗歌大赛,并获得一等奖。惊动了众人,也让同行不由叫一声“好”。

这次获奖让胡云昌备受鼓舞,他更加勤于创作,他的作品频现大赛,获奖捷报频传。《人民文学》第一届“诗意济南 风雅历下”征文诗歌类一等奖、《诗刊》“春风八百里·井冈四十年”全国新诗大奖赛一等奖、《星星》诗刊“星星点灯”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如今,胡云昌已获得各类诗歌征文奖项306个,成为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

由于作品影响力大和创作能力突出,2019年胡云昌受邀参加鲁迅文学院全国残疾人作家研修班,成为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2023年5月,胡云昌被评为涪陵区“自强模范”。

今年,在涪陵区文联、区残联、区作协的大力扶持下,胡云昌首部个人诗集《纸上山河》问世。这部诗集分为人物篇、地理篇、人文篇、爱情篇、时代篇等5个部分,共收录诗歌93首(组),入选诗歌均为获得省级以上的特等奖、金奖、一等奖、二等奖作品。

胡云昌说:“我很自豪,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璀璨文化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很幸运,身处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让我拥有更多机会与平台。”(/记者 温显杰 图/受访者提供)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