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键药包生产现场
“以前我们注塑机采用的是冷流道模具,会产生很多废料,并且还需要专用的设备和人员将废料粉碎成颗粒,再变卖。近两年,我们将冷流道模具改为热流道模具后,达到零废料产生,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提高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7月30日,在涪陵高新区(综保区)重庆首键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键药包)塑盖数字化车间,公司总经理唐显锋向记者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先进塑盖生产工艺。
致力产业链的拓宽延伸
壮大产业集群
重庆首键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于2008年落户涪陵高新区(综保区),是涪陵区委、区政府为打造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的企业,是一家专业集药用瓶盖智能制造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该公司具备年产120亿只药用瓶盖和120亿支药用吸管的生产能力,是国内药用瓶盖和药用吸管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是国药集团、华润医药、广药集团、上药集团等全球4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的合作伙伴。
自落户以来,该公司坚持“科技领先、智能制造、首键药包、安全可靠”的发展理念,不断“追求卓越质量,塑造行业标杆”,荣获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重庆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等荣誉。
2020年,首键药包与东峰集团实现战略重组,致力于药包材产业链的创新发展。目前首键药包、首瀚智能(首键药包子公司重庆首瀚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峰首键(首键药包兄弟公司重庆东峰首键药用玻璃包装有限公司)在药包材产业链的道路上协同发展,将塑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包材产业链最具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生产企业。
多年来,首键药包致力于产业链的拓宽、延伸,产品由之前单一的药用瓶盖拓展至药用瓶盖和药用吸管包装系统的生产。此外,随着东峰集团产业布局的持续完善,在涪陵白涛工业园区新建东峰首键年产90亿只药用玻璃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能够充分满足国内外优质医药企业对高品质药用玻璃包装的需求,将进一步壮大涪陵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
提高核心竞争力
“将塑料盖揭开,铝盖就自动撕开了,胶塞也轻松取下来了,不用吸管就可以直接喝到药瓶里的药。我们自主研发的四件分离技术实现药瓶与药瓶上的塑料件、铝件、胶塞全分离,便于后期回收利用,并且减少了吸管的使用,更节能环保。”唐显锋介绍,该技术目前已经在业内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多年来,首键药包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
该公司围绕产品创新、模具创新、设备创新、信息化创新等进行多维度的创新工作,加大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现拥有各类知识产权70余项,取得多项行业领先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该公司生产的口服液瓶用易刺铝盖、铝塑组合盖、易撕拉铝塑组合盖、扭断式铝盖、笔式注射器用铝盖等产品突破了行业瓶颈,部分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引领了药用包材行业新风潮,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化时代进程加速,首键药包注重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和整合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APS(高级计划与排程)、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成功提升了企业的自动智能制造水平,并显著加快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公司将继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唐显锋说。
培育新质生产力
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首键药包坚持人才自主培养的思路,以劳模工作室、人才导师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开展师带徒活动,提升员工技能,为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首键药包现有员工220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6名,中级职称36名。创始人唐光文是正高级工程师、巴渝特级技师,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重庆市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劳动模范、涪陵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总经理唐显锋荣获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涪陵区拔尖人才、涪陵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此外,公司还拥有重庆市十佳知识型职工1名,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1名,涪陵区最美科技工作者1名,涪陵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
展望未来,首键药包将以做医药包装行业细分领域的领航者、专心专注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为奋斗目标,通过首瀚和首键两轮驱动,努力建设药包材领域最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培养出更多服务于医药事业的优秀人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文/记者 冉富月 图/记者 温显杰 汪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