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重庆市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涪陵片区赛举行
日期:2024-08-06
字 号:

8月2日,重庆市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涪陵片区赛在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演播厅举行,来自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长寿区、南川区等19个区县的选手登上舞台,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新闻现场的鲜活故事。

《摸爬滚打,发掘乡村幸福密码》《折翼天使书写时代骄傲》《去离星星最近的地方 让你看见她的诗和远方》……好故事映照时代、直抵人心。比赛现场,19名选手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以及朴实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在基层一线、新闻现场,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和深刻感悟。他们有的讲从业经历、有的谈采访过程、有的述内心感受,从新农人创业到抗洪抢险,从助农直播到人才援藏,以一个个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温暖的小故事展现大时代,展示了全市各领域发生的可喜变化,展现了全市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淬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昂扬精神面貌,鼓舞了现场聆听的新闻工作者。

巫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熊威说:“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让我们记者从幕后走到前台,相较于我们的镜头和笔,我们本身就应该是好的传声筒。”开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汶聪说:“今天参加这个比赛,跟新闻界的同仁学习了很多。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脚踏实地,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经过激烈角逐,开州区融媒体中心李汶聪、巫山县融媒体中心熊威荣获一等奖。来自开州区、巫山县、巫溪县、万州区、涪陵区、南川区的选手被选送参加重庆市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决赛。

□好故事节选

巫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熊威:妈妈学法 给爱以底气

熊威(一等奖获得者)在演讲

周发祥在2022年1月的工伤事故中严重受伤,失去记忆和语言能力,母亲汪信玉不离不弃,自学中医推拿和针灸,努力帮助儿子康复。面对责任方推诿,汪信玉通过自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为儿子维权。在记者的鼓励和公益普法人的帮助下,她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最终一审胜诉,获得170余万元赔偿。汪信玉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也体现了法治社会中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她的经历激励人们学法懂法用法,为自己争取公平正义。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汶聪:高高山上崖柏青

李汶聪(一等奖获得者)在演讲

崖柏,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曾被认为野外灭绝。1999年在雪宝山发现后,杨泉带领科研团队经过20年的努力,成功繁育并使崖柏在多省区野外栽培。团队在雪宝山的艰苦调查中,为7896株崖柏“挂牌上户”。2012年,崖柏首次大规模结种,郭泉水专家采集种子时受伤。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培育出270万株崖柏幼苗,野外回归75万株。崖柏凭借耐寒耐旱特性,在多个生态脆弱区域落地生根,存活率达75%,为珍稀濒危植物拯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方案。杨泉的梦想是让崖柏遍布祖国山河,使珍稀濒危变得平凡。科研团队的感人事迹和崖柏重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着我们记者团队不断成长。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洋:一粒种子的故事

刘洋(二等奖获得者)在演讲

沈进娟,一位农科院的研究员,自2008年毕业后便致力于青菜头新品种研发。青菜头是榨菜原料,但传统加工中的“剥皮看筋”环节依赖人工,造成大量损耗。沈进娟通过远缘杂交等创新方法,历经多年不懈努力,终于在2021年成功培育出低皮筋、低空心率的新品种。这一成果不仅极大提高了榨菜产业的效率,也减少了损耗。因采访结识沈进娟的记者刘洋一路跟踪报道,深受鼓舞,激励她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不断探索和成长,成为一名新闻“多面手”。这不仅是一粒种子的成长故事,也是两位追梦人坚守和创新的故事。(记者 谭艳华 勾潇洒 彭凯)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