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面开标系统让现场看开标的人变少
工程建设招投标,既要阳光、规范、公正,也要高效,这事关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好坏的直观感受。近年来,涪陵区以打造良好招标投标环境为目标,聚焦招标投标领域各方市场主体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坚持“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创新服务”并举,持续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不见面开标 推广电子保函
多措并举节省投标成本
8月28日上午10点,在重庆涪陵公共资源交易有限公司的开标室内,一工程正在开标。不同于传统形式的现场开标,当天,除了部分投标人现场观看开标外,还有部分投标人通过网上直播观看开标。
现场监督开标过程的涪陵区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黄星鑫介绍,网上直播看开标的便利得益于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系统(以下简称“不见面开标系统”)的推广。“像今天这个项目,就有6家投标单位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在网上直播观看开标,这为投标单位节省了往返的时间和差旅等成本。”黄星鑫说。
推行不见面开标后,开标时,投标人只需登录不见面开标系统就能看到重庆涪陵公共资源交易有限公司的开标直播。截至8月28日,全区共有81个工程项目实现“不见面开标”,共计有1000余家企业因此可以不到现场就看开标,节省了来往现场的相关成本。
在投标时,投标单位需要缴纳投标保证金,如果转账支票或电汇方式递交投标保证金,会占用企业一定的流动资金。涪陵区发展改革委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全面推广电子保函。今年以来,198家投标单位选择使用电子保函,有效解决投标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问题。
同时,涪陵区发展改革委全面落实“红名单”激励政策。今年以来,信用良好、符合条件的“红名单”企业已按规定享受相应政策,减少缴纳投标保证金超2000万元,有效降低了相关企业的投标成本。同时,涪陵区发展改革委加强了对招标单位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今年以来,招标单位响应鼓励,免除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近1000万元,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当日反馈 容缺受理
环节优化为招投标省时提效
为保证招投标规范,已审批的相关项目进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涪陵区)挂网招标前,需要在涪陵区发展改革委进行招标文件备案,以确保项目前置要件符合要求。近年来,涪陵区发展改革委不断压缩对收到的备案文件的反馈时间,从以往的3天内反馈,压缩到现在的当天反馈,并在备案完成后的最迟次日即完成挂网招标。这有效压缩了招标文件备案的处理周期。
同样在招标文件备案环节,涪陵区发展改革委积极落实容缺受理制度。该制度以招标人自愿申请为原则,对已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的,资金来源已落实,项目清单、最高限价等项目前置要件暂缺的,可以允许项目业主在提交相关承诺后,采用“容缺受理、后置补齐”的方式发布招标公告,待相关手续完备后进行开标。由于挂网招标需要满足至少挂网20天的时长要求,“容缺受理、后置补齐”的方式相当于让项目在核心要件落实的情况下,可以边挂网边补充其他要件,这为项目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为了提高投标保证金退付环节的服务效率,涪陵区发展改革委建立投标保证金缴纳清退台账,优化投标保证金退还流程,采取系统实时提醒、电话通知等方式加快退付进度,压缩退付时间。目前,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退付时限由原来的5日压减至2个工作日内,交易平台收到招标人在电子招投标系统推送的退还申请后,实现了投标保证金退付“当日办结当天退”。
加大监督 落实公平
不断推进阳光公正招投标
随着招投标不断规范,涪陵区发展改革委持续探索阳光公正招投标。为扩大评标专家资源库,提升评标质量,涪陵区发展改革委积极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去年累计完成19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标段),其中3个为与四川省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标段)。这一举措打破了空间和地域限制,实现评标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
同时,涪陵区以“增强招标投标领域公开透明度和市场开放度”为重点,实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为潜在投标人争取更多的项目筹备时间。近年来,涪陵区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涪陵区)开设“监管发布”专栏,向社会公开招标投标政策制度文件、投诉行政处理决定、信用记分处理决定等信息,建立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征集机制,畅通异议投诉举报渠道,严格执行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的标准招标文件规定,根据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合法合规、科学合理地设置招标条件,提升了招投标公开透明度,增强了招投标市场开放度。
此外,涪陵区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涪陵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建立了投诉接收、转办、反馈以及线索移送的工作机制,并同步在交易网站更新了《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操作指南》,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规范投诉处理程序,对外公开处理结果,为各市场主体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保障。
涪陵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重点从完善评标定标机制、深化数字化监管、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努力保障各类所有制和不同地区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涪陵区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记者 温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