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保民与学生们交流
1985年的9月10日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教师节。那一年,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代保民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教师节,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套毛巾被,他非常高兴,一直珍藏着,至今已过去40年。
他心系教育,情系学生,始终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教育初心。他曾获得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市政府命名)、全国中语会“学术先锋人物”(全国共50名)、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他还曾参与教材《养成教育》(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等11本教辅书的编写工作,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
教书育人无上光荣
代保民生长在一个农村家庭,因想跳出农门,他选择了读师范。1985年,还是上学难的时候,不少学生还在为上学发愁,学校设施简陋,学位紧张。但仍然有很多学生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因此,那个时候一年又一年复读的学生也很多,而代保民所带的班级是高三复读班,那时候班里总共有130多人,这给代保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那时候的工作,代保民说:“看到这些复读生,我顿时感到教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职业,因为可以帮助他人改变命运。”
在熟悉了学校的工作以后,代保民也开始担任班主任。那时候,班里有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代保民知道上学对学生的意义重大,他向学校领导说明情况后,学校减免了这个学生的学费和书本费,他本人每月也对这个学生进行生活费资助,直到这个学生高中毕业。
“此时,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责任,更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不仅会改变学生的命运,还会改变国家的命运,我必须不遗余力。”代保民说,多年以后,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事业有成,许多学生成为了祖国建设的优秀接班人,他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无上光荣。
师生浓情共促成长
2010年4月,代保民有一堂公开课,听课的是武隆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们。公开课前一天放学,代保民告诉了学生们这堂课的意义,并让学生们回家预习冰心的《谈生命》。
第二天早自习,代保民来到教室外,看到前后门各有一位语文科代表在把守。代保民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回答在检查同学们的语文预习情况。代保民问:“谁让你们这样做的?”他们回答,因为要上公开课,他们不能给老师丢脸。随后,代保民走进教室,发现经常迟到的一名学生已经早到了,并且还在认真地读课文。代保民看到他的语文书上批注得密密麻麻,很是诧异,随即说道:“你今天的预习出乎我的意料哦!”只见这名同学说:“你今天上公开课,我们必须给你‘扎起’。你知道吗?我昨晚预习了两个小时。”
那堂课,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好到让武隆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们感到惊讶,一度以为这堂课是之前孩子们就上过。其实,孩子们的表现也让代保民感到意外。代保民对待工作非常热爱,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学生,平时经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经历过这件事以后,他坚信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让这群学生在关键时候为他“扎起”。
“我跟我的学生关系都非常好,他们也很喜欢我的语文课。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代保民说,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孩子,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幸福。
趣味课堂“习”多于“学”
一年又一年地深耕教学,代保民对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代保民看来,学习的快乐在于“学”与“习”的结合,“习”就是新课标所言的学科实践,知识要变成技能,成为核心素养,必须要通过“习”,并且学习的快乐只有在“习”中才能体验到。因此,在代保民的课堂,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的“习”,让学生讲,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并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样就形成了“先学后教”。学生们自主学习后带着问题进课堂,然后老师再与学生一同答疑释惑。于是,这样的课堂就有了生气,有了活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学习效果也实现了高效。
“教学朱自清的《春》,我让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学生居然说了16种之多,有10种写作手法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而且又是完全契合文本的。课堂留足时空给学生,一定会让老师有惊人的发现。”代保民说,只要在课堂上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会让老师惊讶。
40年来,代保民见证了祖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教师待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涪陵十四中即将退休的老师,代保民说,教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成长,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成长为新时代好少年。(文图/记者 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