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九年制学校: 培德启智育英才 坪上明珠筑梦圆
日期:2024-09-09

同乐镇聚宝九年制学校全景

涪陵区同乐镇聚宝九年制学校距涪陵城区65公里,周边与三县四乡相邻,海拔近1000米,青山环绕,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幼儿、小学和初中生共计491人,是涪陵区农村规模最大的九年制学校。

8月2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的公示,涪陵区同乐镇聚宝九年制学校榜上有名。

党建引领 思教融合双提升

一抹鲜红,一道永恒。多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培根铸魂,走进校园,爱国爱党爱校的氛围十分浓厚。

学校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倾力打造学习型、开放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提升组织力,通过“红色领航”、注入“红色养分”、开动“红色引擎”、培育“红色果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三全育人”。

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及校园文化角等阵地,常态化开展学生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新人。同时,将爱国爱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引入更多创新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夯实学校的优质育人基础;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严格入校宣讲“一会一报”、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守好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持续开展“做‘四有’好老师、做新时代教育人”大讨论活动,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三个责任”,扎实开展“清廉文化进校园”四个一活动,进一步浓厚了干部廉洁从政、教师清廉从教、学生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

着力实践 多元课堂促发展

学校始终用心用情关爱学生,把学生成长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深化特色教育,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协同的育人体系,走出“唯分数论”的误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课间时,孩子们踊跃参与喜爱的跳绳、踢毽、跳皮筋等民间体育运动,活力满满,学校还定期为孩子们进行体质健康监测,“小胖墩”“小眼镜”“脊背侧弯”逐年减少,体育为基得到落实。学校开设了传统书法及欣赏课,学生300余人次在区级及以上书法赛事中获奖;就地取材鹅卵石、竹编器物等,开设丙烯DIY特色美术课;开设户外实践课,组织学生走村进户,了解民风民俗、本土人文,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爱国爱家乡情感更浓。

以农村的生产生活为载体,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以监护人和自己为服务对象,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实践,培养孩子的内务整理、做饭、饲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技能,孩子们人人懂得春耕夏耘、个个知道秋收冬藏,劳育为重得以落地;实施“家校联动积分制”,累计评选“劳动之星”“敬老之星”等340名。

通过种种实践,孩子们自主探究,发展特长,挖掘创造潜能,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学生在情境和谐、多元互动的课堂中获得全面发展,教育言之有物。

躬耕教坛 匠心育人筑梦圆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73年的栉风沐雨、73年的春风化雨,聚宝教育人不忘教育初心,教育情怀深笃,躬身践行“聚宝九年、同乐一生”的办学理念,师生们谨遵“聚新知、养性情、乐人生”校训,老师们“仁爱爱人、敬业业精”、孩子们“自理自律、乐学乐行”,形成了“微笑每一天”的校风。

学校连续14年获评涪陵区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成为涪陵农村学校难以复制的教学典范。吸纳方圆20多公里的孩子到校就读,老百姓在聚宝场买房租房照顾孩子上学比比皆是,房屋开发商笑称聚宝场的房子为“学区房”。平日里,教师们义务为住校生上朝读课、抢着上自习辅导课,晚上10点后回家成常态。

41名干部教师志愿牵手近398名留守儿童,成为孩子们的“代理家长”。领导以身作则,从中干到校长全部在教学一线,干部与教师同考评,从不搞特殊,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厌学辍学,干部、老师每年人均家访近40人次。

一年365天,校长刘勇驻守学校超过300天,全校近500名学生他几乎全认识,曾获评涪陵区首届“教书育人十大楷模”。王建敏悉心关爱每一名学生,长期义务为残疾学生送教上门,荣评“重庆市优秀班主任”当之无愧。杨朝琼顶着严重的腰疾,即使站不直了,坐着也坚持给孩子们上课,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实至名归。

择一事终一生,不因繁华易匠心。每一位教师都秉持着育人初心,以情怀为炬,点燃着一代又一代聚宝学子们追求真理的激情。

近年来,学校获评区级以上名师优师12人,学校还先后获评涪陵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涪陵区民主管理示范校、涪陵区最佳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涪陵区书法艺术特色学校等殊荣,被誉为“涪陵坪上地区的一颗教育明珠”。(文图/记者 谭艳华)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