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驶出龙头港站
涪陵,扼长乌两江交汇,自古以来就有“依托两江、承接东西、联动干支”的交通地位。新中国成立75年来,涪陵交通日新月异,全区铁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愈发稳固。五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长乌两江纵横贯通,构建起涪陵联通“大世界”的交通骨架;1566公里国省县道、4883公里乡村公路成环成网,编织出涪陵畅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进入新时代,涪陵交通人紧盯“建成高水平交通强区”总目标奋勇前行,谱写出“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交通发展新篇章。
党建统领打造新业态党群工作示范
非公党组织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开展“党建联建·助企强链”专项行动,成立涪陵区道路运输行业党委,全面摸排涪陵区普货运输、危货运输、出租车、网约车、驾培及维修行业的党员底数,推动成立6个党支部。行业党委制定印发各支部工作任务,指导支部负责人推进相关工作,以党建工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引导道路运输行业非公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24年涪陵区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培训
强化工会组织服务保障。关心关爱新业态劳动者,引导区内15家道路运输企业新建工会组织。2024年以来,开展新业态劳动者集中入会活动,引导1200余名货车司机加入交通行业工会组织。强化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服务保障,开展送政策、送文化、送健康、送帮扶“四送”活动,赠送图书资料100余册、健身器材1.6万元,组织免费体检及女性“两癌”筛查120余人,发放“夏送清凉”礼包56份,建立完善就业、报酬、安全及法律援助等对接帮扶机制,新业态劳动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打造“司机之家”温馨港湾。依托高速服务区、普通国省干线加油站、物流园区等场所,持续推进“司机之家”建设,先后为8个站点授牌“司机之家”。力推“司机之家”经营地址和实景配图,实现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一键导航服务,形成“半小时司机服务圈”。“司机之家”除提供停车休息、餐饮住宿、读书看报、手机充电等服务,还设置了留言板、意见收集簿和投诉举报电话栏,司机可以电话投诉举报交通执法违规行为、咨询交通法规政策、对交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目前,“司机之家”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数万人次,解决问题诉求30余项。
深化文明创建典型示范。秉承上下联动、持之以恒的建设理念,多措并举建设全区文明交通出行环境。选树“雷锋的士”100余辆,带动驾驶员群体提升文明驾驶意识,共建文明出行环境。2020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委结合群众需求推出“文明交通·绿色出行”交通运输志愿服务宣传活动20余次,开展进企业、进社区宣讲活动50余次,指导交通运输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建立完善公交首末站、交通站场文明管理,站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打造无障碍交通站场,设置母婴室,落实志愿者,确保创建成果广泛惠及全区民众。
开放枢纽绘就“通道、物流、经贸”巨幅宏图
外向大通道越来越顺畅。渝万高铁涪陵段正加快建设,建成后涪陵至重庆主城区将缩短至15分钟;涪陵至宜昌高铁即将开工,这是组成横贯我国东西的沿江高铁大通道的“最后一块拼图”,涪陵至上海将缩短至5个小时内。水运“朋友圈”越来越大。与四川广安开通水水中转航线,与贵州“手牵手”,2021年,断航20余年的乌江航道实现复航,2023年,首次开通贵州至涪陵集装箱航线。
交通物流枢纽越来越高效。龙头港是全市三大战略枢纽港之一,是涪陵区开放枢纽的关键点。涪陵到广西钦州港,传统江海联运模式需要23天。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开通后,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从龙头港始发至钦州港,仅需2天时间,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每标准箱还节约最高1800元的物流成本。今年8月起,在龙头港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钦州班列,实现“周周班”发运,涪陵正式成为全市第四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运节点。加快完善龙头港海关、口岸等配套功能,为龙头港深度参与国际贸易打开“窗口”。天地交而万物通,龙头港未来可期。
建设中的渝万高铁石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运输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备。龙头港进境粮食中转码头吸引14家企业在龙头港累计装卸粮食185万吨,每年可为进口粮食加工贸易企业节约物流成本上千万元;创新“区港联动”机制,为区内企业排忧解难,压缩了攀华薄板坯进口物流时间、解决鑫源等汽车出口仓储物流难等问题。全面落实各级助企纾困和物流业扶持政策,2023年为区内企业争取市级物流奖补2470万元、兑付区级物流奖补543万元;用足综保区退税政策,企业在货物实际入区后即可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大大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每车可降低出口成本130元;深化“政银企”合作,联合银行和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推广,2023年105家物流企业获批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超3亿元。
乡村振兴搭上四好农村路“快车道”
涪陵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让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兴,带动一个个生态宜居、产业兴盛、和美善治的“美丽新乡村”,努力实现“一路通百业兴”的美好愿景!
蔺市街道连二村道
村社道路也是致富路。蔺市街道连二村道是“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当地以连二村道为依托,打造出了一条连接蔺市古镇、美心红酒小镇等景点的乡村精品旅游环线,沿线风景优美,景观错落有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真正做到了“生态自然、融景于路”。乡村旅游业的兴旺又促进了当地榨菜、中药材、白茶、早熟梨、花椒等农特品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交旅融合铸就发财路。武陵山大裂谷成功创建5A级景区。这里曾是涪陵区最为偏远的乡镇,平均海拔达1000多米,过去出行条件恶劣,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随着旅游公路白武路的建成和不断提质升级,不仅实现了天堑变通途,更是将世界第一人工洞体“816地下核工程”、5A级景区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木花谷依次串联起来。当地依托白武路,牢牢抓住交通旅游这一核心特色,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促进乡村旅游、休闲避暑、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蓬勃发展。
一路繁花一路锦绣的涪陵坪上地区大通道——龙马路
骨干通道带活公路网。龙马路起于南两高速大顺互通,途经龙潭等5个乡镇街道,止于南涪高速马武互通,与石渝高速涪陵段形成快速环线,是坪上地区20余万群众的出行大通道,沿线平交路口近200个,沿线数百条纵横相错的农村公路在这里汇聚,农产品从这里走出去,游客经这里走进来,极大地盘活了坪上地区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将原本分散的农特产业和旅游资源连点成线、串线成面,激发了坪上地区的经济活力,成功搭建起涪陵坪上地区各产业之间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乡村振兴模式,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以驰而不息的龙马精神承载着坪上地区群众乘风破浪追求美好幸福生活。
绿色智慧提质赋能交通运输服务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把“生态优先”贯穿交通规划、建设、管护全过程,近5年累计投资绿色交通建设资金近60亿元。推广绿色低碳装备,辖区纯电动公交车达384辆、纯电动出租车达68辆,完成受电设施改造的船舶数达150艘。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投用11个公交充电站场、204个充电桩、2座纯电动出租车换电站,18座码头港口岸电设施完成改造。加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完成24座码头港口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实现电子化联单管理。
优化运输服务质量。坚持公交优先出行战略,持续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基本建成“快、干、支、微”多层次的公交线网体系,公共汽电车出行分担率、纯电动公共汽电车比率、公共汽电车进场率、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车辆充电设施、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实现“全市领先”,绿色出行服务能力和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建立绿色出行宣传长效机制,提升公交分担率,辖区公交分担率达42.5%,乘客满意度达90%以上,荣获交通运输部2023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成绩突出集体称号。构建高效的货运物流配送体系,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建制村快递进村覆盖率、3个及以上主要快递品牌进村覆盖率均达100%。
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全区建成投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平台、交通执法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交通行业数字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用于保障桥梁安全,已建成投用6座。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平台用于道路运输行业8个经营业态违规违章行为的集中监管,运行以来,纳入重点监管企业共251家,一般监管企业478家,排查并解除隐患13万余个。交通执法信息化平台采取“1+7+N”模式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执法效率和执法能力。公交数字化建设可有效提升公交服务质量,目前正推动482辆公交车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在建好5块公交电子站牌的基础上再拟建16块。
平安法治保障交通运输事业行稳致远
安全生产护航交通发展。高质量开展“专家+执法”安全检查。聘请市级安全专家,联动交通执法队伍,聚焦重点企业和重大交通项目,强化季度和重要时间节点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检查结果权威、专业、公正,保障行业安全形势持续良好。推动乌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落地见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乌江重庆段水上应急救援机制建设、通航能力标准建设、现场监督站点设置、重点涉水项目通航安全维护,落实乌江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不断提高乌江航运安全水平。
矛盾化解助力交通稳定。组织建库全链监管。梳理15个线上线下渠道信访来件,根据风险隐患由低到高生成全量库、蓄水池、问题清单,实施三类分级管理,标明责任领导、案件类型、结果评价等基础要素,实现矛盾纠纷全程跟踪闭环。自建库以来,共归集整理、化解案件3500余件,确保交通系统信访工作的局面稳定。化解积案推广典型。完成佳玉矿业行政诉讼赔偿,妥善处理全区重点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化解超限处罚行政复议纠纷1件,该案被选为全市2023年行政复议十大典型案例。执法整治提升公信力。2023年,涪陵区交通运输委作为优秀单位,在全市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市交通执法总队授予涪陵区交通运输执法支队为“2023年度执法标杆示范单位”。
信用交通建设跑在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累计上传“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10642条,实现交通运输行业6大重点领域全覆盖,“双公示”信息合规率达100%。全面完成涪陵区交通运输行业2023年度信用体系考评工作,共评出AA级企业124家,A级企业211家,B级企业204家,C级企业97家,D级企业14家。刚柔并济,利用数据分级管理。建立企业信用红黑名单查询和联合奖惩机制,先后对68家红名单企业落实守信激励措施67件次,对6家黑名单企业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措施8件次。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失信行为专项治理,累计约谈失信企业23次,督促整改失信行为30起,组织信用修复培训1次,引导企业完成信用重塑21家。2023年,涪陵区在全市信用交通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被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委联合评估为全市“信用交通区县”第一名。(文图/涪陵区交通运输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