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破零!新铝时代成功上市
日期:2024-10-28
字 号:

涪陵区“双量齐抓”,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0月25日上午,新铝时代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这是重庆今年第1家境内上市公司,意味着重庆市2024年IPO上市实现“破零”。

这也是在2024年重庆有2家上市公司退市摘牌的情况下,涪陵区上市工作克难攻坚、逆势而上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涪陵区上市工作实现新突破。

时代之问:如何破解寡、弱、贫

以时代为己任,以责任为担当。这是涪陵区开展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出明确部署。市委金融工作会议将推动上市企业扩量提质列入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重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涪陵区坚持“上市企业质量”和“企业上市数量”两手抓,推动资本、产业、科技高度汇聚融合,让工业大区阔步迈向“资本高地”。

然而,知易行难。推动企业上市,涪陵区面临着诸多挑战,概括为:寡、弱、贫。

寡,即上市公司数量不多。目前,涪陵区上市企业共6家,与江北区和渝中区相比,分别少8家和3家。

弱,即后备库企业实力较弱。今年4月以来,国家对企业上市提高了门槛,新铝时代上市后,剩余在库培育企业,除1家选定辅导券商、1家拟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外,其他企业尚未完成股份制改造,规模及实力离上市标准相距较远,短期内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贫,即企业思想认知的贫乏,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有待提升。部分企业“不想上”,片面认为上市就是为了融资,且长期习惯于通过金融机构等传统渠道解决融资问题;部分企业“不愿上”,家族制管理模式使其不愿稀释企业股份、接受资本市场规划体系的约束和监管;部分企业“不敢上”,对资本市场变化了解不透彻,缺乏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壮大的信心,认为上市成本大、周期长、通过率不高,担心付出成本后却无法上市。

精准施策:引、治、促

伟大时代领航奋进,大潮奔涌砥柱中流。

面对困境与挑战,涪陵区抢抓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历史机遇,以“引”“治”“促”三字为核心,力争“上市企业质量”和“企业上市数量”双提升。

引,即强化高层引领,加大政策供给。涪陵区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企业改制上市工作领导小组,重大事情区领导亲自协调、重要事项区领导亲自过问、重要问题区领导亲自解决,统筹推动全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2023年以来,已解决企业产权、环评、融资、股权确认等方面问题50余项。同时,出台并落实企业挂牌上市培育政策,通过政策激励坚定企业上市信心。

治,即深化企业服务,推动精准治理。涪陵区迭代升级“1+3+6+N”工作体系,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大走访力度,落实常态化走访拟上市公司等工作机制,“一对一”精准服务,为企业问诊把脉、解决企业股改、用地、用能等各方面实际问题。强化精准对接,深化落实政银企对接机制,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等行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综合性投融资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特事特办、快事快办,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实行“7×24”小时全时办,大力推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促,即壮大后备梯队,促进提档升级。涪陵区围绕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按照“储备一批、申报一批、改制一批、挂牌上市一批”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千里马”行动,瞄准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后备库,并择优推荐进入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拟上市后备企业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分类培育辅导,实行“一企一策”管理,打表推进上市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共有在库储备企业27家,力争2027年上市企业达10家。

成效显著:壮、快、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涪陵全区上下的奋力拼搏,换来的是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重庆新铝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公开发行2397.36万股新股,发行价每股27.70元,融资规模约6.64亿元,不仅助力全市企业上市“破零”,还为区域经济的转型注入了新活力。当前,涪陵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壮、快、升三大特点。

壮,即企业块头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新铝时代总市值112.5亿元,净资产8.518亿元,净利润1.021亿元。截至目前,涪陵6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为635.78亿元,其中百亿级上市企业4家;按所属行业(证监会分类)来看,榨菜集团、欢瑞世纪、太极集团和涪陵电力市值在全市上市企业同行排名分别为第1、第2和第3。2024年6月末,涪陵6家境内上市公司总资产330.95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5.02%。涪陵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资产规模4521.73万元,较上年增长1.63%。

快,即企业研发增长快,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从研发投入看,2024年6月末,涪陵境内上市公司研发投入2.411亿元,同比增长15.10%。从高管学历人才构成情况看,涪陵境内上市公司高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约50.5%,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升,即企业贡献率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持续上升。2024年6月末,涪陵境内上市公司职工薪酬总额5.983亿元,同比增长5.64%。2024年前三季度,涪陵境内上市公司税收贡献2.69亿元,占全区地方税收6.28%。(记者 刘洋 孔祥忠)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