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去,灵蛇来。踏着2025年新春的脚步,记者走进涪陵工业园区,见证并记录了企业一线职工坚守岗位,助力涪陵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身影。
春节不停产 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春节,是家人围坐、共享团圆的温馨时刻,而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机器轰鸣,奏响了一曲奋进的新春乐章。为保障订单按时交付,冲刺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公司春节期间不停产,所有装置正常运行,超80%的员工坚守岗位。
走进重庆华峰化工,各生产装置有序运转,现场有条不紊。醇酮作为生产主要产品己二酸的关键原料,其联合装置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链的稳定。在醇酮联合装置上,400多名员工坚守在岗位,满负荷运转。
醇酮联合装置经理赵培朝表示:“我们严格把控生产流程中的每一道流程,密切监控各项运行参数,确保装置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公司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基础。”
醇酮六期环己烷综合处理岗位的刘慧香说:“春节坚守岗位是我们的责任。公司准备了慰问品、小零食,还提供免费年饭。虽然没能回家过年,但在公司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关怀,心里特别温暖。我一定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做好本职工作。”
重庆华峰化工是一家专注于己二酸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主要产品年产量达200万吨,其中己二酸150万吨、环己酮20万吨、己二胺20万吨和二元酸10万吨,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新的一年里,全体员工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拼搏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春节期间,同样坚守生产一线的还有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们。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加班加点赶订单,全力冲刺新年“开门红”。
走进重庆万凯生产车间,装置稳定运行,仓储区内叉车往来如织,将新鲜出炉的产品装车发货。为确保企业正常生产,春节期间共有300多名员工选择就地过年,采用“三班倒”的工作模式,确保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
重庆万凯一分厂厂长舒文兵表示:“我们将紧盯一季度目标,持续提升产能,积极拓展市场,推进降本增效,努力实现产销两旺,为全年发展开好局。”
作为聚酯瓶级切片行业链主企业,重庆万凯填补了西部聚酯瓶片空白,是全球重要生产基地之一。2024年,公司产量达158.6万吨,同比增长16.6%,产值125亿元,出口量7.1万吨,出口占比4.6%。
重庆万凯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2025年,将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策略,全方位提升竞争力,加速乙醛项目及四、五期项目落地,推动APET产业链入驻,为重庆“33618”和涪陵“2349”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贡献力量。
提前返岗复工复产 火力全开赶订单
2月2日,正月初五,位于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的重庆渝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机加车间里,整齐排列的数控机床发出阵阵轰鸣,一个个泛着银白色光芒的铝合金压铸件鱼贯产出。
该公司立足“早”字争主动,开足马力忙生产,100多名一线生产员工提前返岗复工复产,在忙碌的生产中争取2025年首季“开门红”。
“我们生产空调、压缩机壳体、变速箱油泵总成等新能源汽车产品多达100多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个月的订单达60多万件,目前订单还在持续增长中。”渝湘精密机加车间副主任冉德海说,为了赶制订单,生产车间员工提前返岗,确保如期交付当前订单。
当天上午8点钟,冉德海便赶到车间,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组织员工召开安全例会,下达生产任务。正式生产后,他到各条生产线巡查,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公司效益好,订单充足。我进入公司7年多以来,每年春节都是提前返岗忙生产。我会坚守好自己的岗位,组织一线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开足马力奋战开门红,为全区工业经济做出积极贡献。”冉德海说。
据了解,重庆渝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系区属重点国有企业重庆国丰实业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年产500万件铝合金汽车空调压铸件。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的涪陵新型铝合金零部件制造基地已经试生产,达产后,将形成年产800万件新型铝合金零部件加工能力,预计年产值达3.2亿元,有助于涪陵汽车零部件产业提档升级,为涪陵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注入新动能,为涪陵汽车产业链再添“生力军”。
2月3日,正月初六,在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的重庆周庆元康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生产设备轰隆作响,药用玻璃瓶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工人们忙着赶制订单,确保按时按质按量交付。
在制瓶车间全自动制瓶生产线上,抓取机械手将一根根长达1米多的原料玻璃管插入制瓶机上,经过火焰灼烧后,一只只药用玻璃瓶熔制成形。操作工江智长忙着对生产设备进行巡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随机测量玻璃瓶外观尺寸,实时检测产品质量。
“虽然很舍不得离开家人,但是公司生产忙,我还是提前按时返岗。希望新的一年,公司订单增加,效益更好,我们员工的腰包更鼓。”江智长说。
据了解,周庆元康玻璃往年大多在正月初八复工复产,由于现有180万只钠钙玻璃口服液体瓶需要在2月9日交货,且其它订单需按照既定计划有序生产,因此,今年该公司提前至正月初六复工复产。
“近年来,在涪陵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公司取得快速成长,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水平都大幅度提高。面对数字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我们公司将着力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国制药企业提供优质品牌服务,为涪陵食品医药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周庆元康玻璃总经理安凤龄说。
新年开工第一天 开足马力促生产
2月5日,正月初八,新年开工第一天。在西南地区最大的药用瓶盖和吸管生产企业——重庆首键药包药用吸管数字化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条药用吸管自动智能生产线正有序运行,为新年开工的第一批2000万只药用瓶盖及药用吸管订单抓紧生产。
重庆首键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显锋告诉记者:“开工第一天,我们就实现了全员复工复产,今天生产的2000万只药用瓶盖及药用吸管,将紧急发往广东、江苏、陕西等地,顺利实现开门红。”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药用瓶盖和吸管生产企业,春节上班第一天,市场订单不断,重庆首键药包在全员复工复产的同时,不断拓宽市场,加快设备升级改造步伐,自主研发的药用吸管自动智能生产线也实现顺利投用。
唐显锋表示,接下来,将加快“年产120亿只药用瓶盖、120亿只药用吸管 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年产50亿只产品的年度目标,同时加快数字化系统的改造升级,努力建成智能工厂,实现智慧园区,助力涪陵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刘雷 冉富月 夏雷)
□编后语
春风浩荡启新程 荣光万丈写华章
从记者的字里行间、镜头画面,传递出的是一股股奋进向上的力量——朝着“锚定‘十百千’目标,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砥砺奋进。
古人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是希望的开始,是奋斗的起点。而春之计,在于把握时机、勤奋耕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只有如此,方能在金秋之时,收获满满的果实。
绿叶吐露新生,花儿竞相绽放。春天的旋律已经奏响,万象更新、生机勃发。
让我们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春天的怀抱中,追寻自己的梦想,书写人生的华章。
长路浩浩荡荡,万事尽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