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涪陵要闻
涪陵好人李牧:看到“躺井”重焕生机,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日期:2025-02-12
字 号:

李牧在采气平台查看气井生产情况 涪陵页岩气公司供图

在涪陵页岩气田,有一位备受同事尊敬与喜爱的技术骨干——李牧。他是“90”后,凭借专业精湛的技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被评为2024年第四季度敬业奉献涪陵好人。

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李牧,怀着对能源事业的热忱进入江汉油田。次年,他调入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中心采气工艺所,从此与涪陵页岩气田的气井紧密相连,开启了守护能源动脉的征程。

精准诊断

助力“躺井”重生

页岩气老井的持续稳定生产对气田稳产至关重要。1月23日,在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主体区块焦页12#集气站,李牧专注地确认焦页12-S1HF井气举复产准备情况,还不忘向同事叮嘱:“这口井积液多,气举时一定要注意出液情况。”

焦页12-S1HF井自2022年投产以来累产超900万立方米,是集气站的高产井。但2024年3月因邻井压裂干扰导致异常停产。李牧带领团队反复研讨分析生产数据与气举数据,确定井下油管和环空砂堵,随即编制大修和气举复产方案。目前,该井已完成大修,正准备气举复产,预计能恢复气量至2万立方米/天。“看到‘躺井’重焕生机,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李牧说。

自2022年起,李牧连续三年牵头气田老井综合治理工作。他创新建立页岩气井排水采气选型图版和不同类型积液井的气举方法,气举有效率提升15%。组织开展老井治理超2000井次,气田老井综合递减率控制在12%以内,为气田70亿立方米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

助推采气工艺智能转型

在不断保障气井稳定生产的同时,李牧敏锐地察觉到传统采气工艺在管理效率上的不足,他深知想要推动页岩气田发展迈向新高度,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于是毅然踏上采气工艺智能化管理提升的创新之路。

2020年,他创新搭建了采气工程管理平台。“以前写一个完井管柱方案要两个小时,现在只要半个小时。”李牧回忆道,刚到采气工艺所时,看到同事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排查异常、统计数据和编写方案,他便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编程能力帮助大家减负提效。在油田专家刘乔平的悉心指导下,他开启智能化采气平台攻关。白天与同事讨论优化分析方法,晚上利用业余时间查文献、学理论、编程序,并与气田实际情况对比,常常忙到深夜。

如今,该平台已实现气井异常自动预警判断、措施工单短信推送、治理方案一键生成、措施指标自动评价等功能,方案编制和数据统计时间缩短70%以上,有效解放了生产力。

凭借在采气工艺智能化领域的深耕细作,李牧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升华,更为涪陵页岩气田的高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他的创新脚步并未停歇,在持续为现有成果添砖加瓦的同时,又毅然投身到新的挑战之中。2024年,李牧担任公司重点项目泡排项目组组长。面对挑战,他创新建立“1+6”项目管理工作法,优化施工流程,使单平台施工时间缩短2天,提前60天完成208口泡排井建设任务。后续,他还对310口在运泡排井实施精细化管理,让生产时率从79%提升至90%,单井药剂用量降低12%,大幅提升项目效益。

技术中心采气工艺所技术人员杨濛称赞道:“李牧非常富有创新精神,对我们倾囊相授,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和创新思维,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持续奋进

为气田发展再续新篇

除了在气井复产和智能化创新方面成果显著,李牧在气田集输防腐科研领域同样成效显著。他牵头编制气田DN550干线修复方案、DN550干线内检测方案等大型防腐技改方案,牵头完成7条支线收发球流程改造重点项目,有效降低了支干线腐蚀穿孔风险。为解决集气站管线路由和工艺流程不清问题,他还牵头开展了气田站史编制工作,梳理各集气站工艺流程、管线更换情况、设备设施台账等。

在科研方面,李牧先后主持参与10余项页岩气开发相关课题研究。担任分公司科研项目技术首席2项、厂处级科研项目负责人3项,攻关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厂处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授权专利12项,发表论文6篇,获得江汉油田“工匠杯”创新创效成果二等奖2项、青年科技论坛一等奖1项。

多年来,李牧凭借出色表现收获众多荣誉,连续6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荣获“江汉油田青年岗位能手”“江汉油田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李牧坚定地表示:“未来,我将以解决气井生产难题、提高工艺措施效果为工作目标。持续立足本职岗位,紧密协同团队成员,潜心钻研技术。全力攻关气井长寿命稳产‘卡脖子’难题,为气田稳定增产持续贡献力量,不负使命。”(记者 刘雷)


分享文章到: